时间: 2025-05-05 13:2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5:10
已凉
作者: 韩偓 〔唐代〕
愁多却讶天凉早,
思倦翻嫌夜漏迟。
何处山川孤馆里,
向灯弯尽一双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诗人感到愁苦,却意外地发现天气已经变得寒冷,说明时间的流逝让他更加忧伤。思念与疲倦让他觉得夜晚的时间过得太慢。诗人在一个孤单的客栈中,不知道身处何方,只能对着灯光,皱着眉头,感到无奈与惆怅。
此诗虽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孤馆”与“山川”二字结合在一起,隐含了游子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唐代诗人常以自然景象和人情感受相结合,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哲思。
韩偓,字君复,号微之,唐代诗人,生于唐宣宗时期,曾任职于朝廷,因性格刚直而屡遭贬谪。其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对时局的忧虑,风格清新自然。
本诗创作于诗人贬谪期间,身处他乡的孤独感与对家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导致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正是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使得此诗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已凉》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孤独游子的生活画面。诗的开头“愁多却讶天凉早”,首先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引入秋天的凉意,似乎在暗示时间的飞逝与内心的苦闷交织在一起。接下来的一句“思倦翻嫌夜漏迟”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疲惫的思念让夜晚的时光显得格外漫长,正是这种主观感受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何处山川孤馆里”一句承接了前面的情感,诗人身处异乡,周围的山川景色与他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孤馆更是衬托了他心中的无助。最后一句“向灯弯尽一双眉”则画龙点睛,灯光是孤独夜晚中的唯一陪伴,而诗人因愁苦而皱起的眉头,成为他情感的外在表现,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运用简练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展现了孤独、思乡与内心愁苦的主题,传达出深切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思乡展开,表现了作者在外漂泊的无奈与愁苦,深刻反映了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生活的哲理思考。
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感受是怎样的?
“灯”在诗中象征什么?
该诗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与李白的《夜泊牛首》相比,韩偓的《已凉》更为细腻,情感更加内敛与深沉。李白的诗中多了几分豪放与洒脱,而韩偓则在孤独与思念中显得更加沉重。两者在表达游子心境时,采用的意象和情感基调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