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1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17:46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水流潺潺,太阳斜照,村落里没有鸡犬的叫声,只有乌鸦的鸣叫。千村万落在这样的时节中显得冷清,像是寒食节一样,四处看不到人烟,只见满地的花朵。
“寒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介之推。寒食节期间,人们不生火做饭,食物多为冷食,造成街巷冷清、无人烟的景象。诗中提到的“寒食”,用以形容此时村落的荒凉和冷清,暗示社会动荡或战争后的景象。
韩偓(约794年-约854年),字子华,号山人,唐代诗人,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乡村的宁静与美丽,常常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许多地方荒废。诗人可能是在旅行途中,见到空旷的村落,感受到了战乱带来的凄凉与苦痛,因而创作了此诗,以表达对人间冷落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凄凉的乡村画面。开头两句描绘了水流和斜阳的宁静景象,虽然自然依旧流淌,但村落中的一切生机似乎都已消失。水声潺潺,日光斜照,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尽无鸡犬”的冷清,突显出村庄的荒凉。诗人通过对比,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感受:一方面是自然的安逸,另一方面却是人烟稀少的悲凉。
最后两句引入“寒食”这一典故,寓意更为深刻。寒食节的冷清与诗中村落的景象形成了呼应,表现了在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中,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整首诗令人感到压抑,给人以深思,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惋惜。
水自潺湲日自斜:
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
不见人烟空见花: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世无常的感叹和对自然之美的惋惜。通过对宁静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在动荡历史中人们生活的悲惨和自然美的无情对比,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寒食”指的是哪个节日?
诗中描绘的村落有哪些特征?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人世无常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