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7:26
送琴僧知白
吾闻夷中琴已久,常恐老死无其传。
夷中未识不得见,岂谓今逢知白弹。
遗音髣佛尚可爱,何况之子传其全。
孤禽晓警秋野露,空涧夜落春岩泉。
二年迁谪寓三峡,江流无底山侵天。
登临探赏久不厌,每欲图画存於前。
岂知山高水深意,久以写此朱丝弦。
酒酣耳热神气王,听之为子心肃然。
嵩阳山高雪三尺,有客拥鼻吟苦寒。
负琴北走乞其赠,持我此句为之先。
我听说在夷地(指南方)有琴已经很久,常常担心自己老死了也无法传承它。
夷地的人尚未识得琴,怎么会想到今天遇到知白来弹琴。
那遗留下来的音乐虽然像佛音一般可爱,何况这位年轻人能把琴曲完整地传承下去。
孤独的鸟在清晨警觉,秋天的露水湿润了野地;空旷的山涧在夜里,春天的泉水静静流淌。
我在三峡被贬谪两年,江水无底,山势高耸入天。
我登高望远,探赏美景乐此不疲,每次都想把它画下来留存眼前。
岂知山高水深的情意,久而久之只能用这根朱色的丝弦来表达。
酒酣耳热之际,神思飞扬,听着琴声让我心情肃然。
嵩阳山高耸,积雪三尺,有位客人抱着鼻子在寒冷中吟唱。
我背着琴北去,希望得到他的赠礼,请他把这句话先送给我。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古代散文的风格,强调文学的通俗性和实用性。他的作品涵盖诗、文、词等多个领域,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送琴僧知白”作于欧阳修中年时期,正值他被贬谪至三峡之时。此诗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对友人的深情以及在艰难境遇中的乐观态度。琴不仅是音乐的象征,更是文人精神寄托的象征。
这首诗以琴作为核心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执着和对友谊的珍视。开篇即以“吾闻夷中琴已久”引入,展现了他对夷地琴音的向往,流露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虑。诗中提到的“遗音髣佛”,不仅强调了琴声的美妙,更暗示了音乐能够超越时空的力量。
在描绘自然景色的过程中,作者运用生动的意象,如“孤禽晓警秋野露”与“空涧夜落春岩泉”,展现了三峡的秋冬之美,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心境。诗中反复出现的“登临探赏”与“酒酣耳热”,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失乐趣的态度。
最后两句“负琴北走乞其赠,持我此句为之先”则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期许与重视。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自然意象中,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乐观的情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追求。
整首诗通过琴声的传承与自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精神。诗中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展现了文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知白”指的是谁?
a) 欧阳修自己
b) 一位擅长弹琴的朋友
c) 一位诗人
诗的主旨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绘
b) 表达对音乐和友谊的珍视
c) 讲述个人的遭遇
“遗音髣佛”中的“佛”用来比喻什么?
a) 宗教信仰
b) 琴声的美妙
c) 自然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