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仲良分送柚花沉》

时间: 2025-05-04 05:57:18

诗句

熏然真腊水沉片,烝以洞庭春雪花。

只得掾曹作南熏,国香未向俗人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7:18

原文展示:

熏然真腊水沉片,
烝以洞庭春雪花。
只得掾曹作南熏,
国香未向俗人夸。

白话文翻译:

这片真腊水(指一种香料)熏得淡淡的香气,就像洞庭湖的春天里的雪花一样。可惜的是,只有掾曹(指官员的助理)才会享受到这香气,而国香(指柚花的香气)却不愿向世俗的人夸耀。

注释:

  • 熏然:形容香气四溢的样子。
  • 真腊水:一种香料,指真腊的香气。
  • :用温暖的风吹散香气。
  • 洞庭:指洞庭湖,象征美丽的景色。
  • 掾曹:古代官吏的助手,暗示有地位的人。
  • 国香:指柚花的香气,象征高洁和不俗。

典故解析:

"洞庭"指的是洞庭湖,湖水清澈、风景如画,常用来比喻美好事物。"国香"隐喻的是那些珍贵、高雅的事物或人,而"掾曹"则代表了官场中的小官吏,体现了阶层的差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柚花的香气,表达对高尚情操和真理的向往,以及对庸俗社会的无奈与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柚花的沉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事物的追求和对庸俗世俗的反感。开头两句通过"熏然"和"烝",将香气与春雪花相联系,营造出一种高远、清新的意境,似乎在说这种香气是自然中最纯粹的。然而,转折之处,诗人却指出,只有小官吏才有机会享受到这种香气,而真正的"国香"却不愿向世俗的人夸耀,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和对高尚情操的珍视。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意蕴深远,既展示了美丽的自然,又引发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熏然真腊水沉片:描绘香气四溢的情况。
  • 烝以洞庭春雪花:将香气比作春天的雪花,强调其纯净与清新。
  • 只得掾曹作南熏:表明这种美好的香气只被小官吏所享有,暗含对社会地位的批评。
  • 国香未向俗人夸:表达了高洁的东西不愿向庸俗的人炫耀,显示出一种疏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香气比作春雪,象征纯净与美好。
  • 对仗:全诗中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柚花香气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事物的向往和对庸俗世俗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香气:象征高尚与纯洁。
  2. 洞庭湖:代表自然之美与宁静。
  3. 掾曹:象征权力与庸俗。
  4. 国香:象征珍贵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国香”指的是什么? A. 柚花的香气
    B. 普通花香
    C. 其他香料

  2. 诗人将香气与哪个自然现象相比较? A. 夏雨
    B. 春雪花
    C. 秋风

  3.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什么情感? A. 向往
    B. 失望
    C. 满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平乐·村居》 - 辛弃疾
  • 《春宵怨》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苏轼:两位诗人都擅长咏物诗,但杨万里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细节的描绘,而苏轼则更注重哲理与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嵩岳程光范 惜别 同裴起居厉侍御放朝游曲江 题金州西园九首。松坛 送杜立归蜀 闲居 和太仆田卿酬殷尧藩侍御见寄 送敬法师归福州 杭州官舍偶书 游春十二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牛郎织女 包字头的字 目字旁的字 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笑耻 包含刹的词语有哪些 两叶掩目 见缝就钻 驴前马后 冷点 征尘 无上法 埋置 閠字旁的字 群起而攻之 女字旁的字 存开头的成语 臼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