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正月三日骤暖多稼亭前梅花盛开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1 13:47:26

诗句

初开犹见蒂和心,今日来看花满林。

日照一团都是雪,更无红蜡与黄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7:26

原文展示:

杨万里《正月三日骤暖多稼亭前梅花盛开四首 其三》

初开犹见蒂和心,
今日来看花满林。
日照一团都是雪,
更无红蜡与黄金。

白话文翻译:

初开的梅花,仍能看到花蕾和花心。
今天来这里,看到满林的花开。
阳光照射下,白花闪烁,宛如一片雪白,
再也没有红色蜡烛和金色的光芒。

注释:

  • 犹见:仍然能看到。
  • 蒂和心:指花蕾的底部和花心。
  • 满林:林中开满了花。
  • 日照:阳光照耀。
  • 一团都是雪:阳光照耀下的白花,仿佛是雪花。
  • 红蜡与黄金:比喻鲜花的颜色,红蜡指红色的蜡烛,黄金指金色的光彩。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梅花的细腻观察与赞美。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通常与冬季寒冷相联系,而此诗则通过描写梅花在温暖阳光下的盛开,展现了春天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尤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田园风光和花卉,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正月三日,正值冬春交替之际。梅花作为寒冬中的一抹春色,象征着希望与生命力,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生命的力量。诗的开头,诗人通过“初开犹见蒂和心”展现出梅花的初绽之美,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新生的气息。而“今日来看花满林”则表现出梅花的繁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仿佛整个林子都被花海包围,令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的两句“日照一团都是雪,更无红蜡与黄金”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梅花的白色与雪相提并论,展现出阳光照耀下的梅花如雪般纯洁的美感。而最后一句强调了梅花的独特,鲜花的纯白与金色的光芒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梅花的高洁与不俗。这首诗不仅是对梅花的赞美,也是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美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初开犹见蒂和心:描述梅花刚刚开放时,花蕾和花心仍然清晰可见,意味着生命的起点。
    • 今日来看花满林:强调梅花的盛开,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 日照一团都是雪:用雪来比喻梅花的洁白,展现了阳光下的美丽景象。
    • 更无红蜡与黄金:强调梅花的独特之处,去除了其他颜色的花,独自显现出其高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雪,强调其纯洁。
    • 对比:梅花与红蜡、黄金形成对比,突出梅花的高洁。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梅花的描写,反映了生命的顽强与美丽,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盼,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代表冬去春来的希望。
  • :象征纯洁与自然之美。
  • 阳光:象征温暖与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初开犹见蒂和心”是什么意思?

    • A. 描述梅花的初开
    • B. 描述梅花的凋零
    • C. 形容天气的变化
  2. 诗中“日照一团都是雪”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梅花的颜色
    • B. 冬天的寒冷
    • C. 春天的温暖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梅花与白居易的桃花,两者都通过花卉描绘春天的气息,但杨万里的梅花更强调坚韧与清冷的美,而白居易的桃花则充满了生机与热烈的春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牛相公林亭雨后偶成 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侍中之孙)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故相国燕国公于司空挽歌二首 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 始闻蝉有怀白宾客去岁白有闻蝉见寄诗…兼遣报君知之句 竹枝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 其二 曲江春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狐潜鼠伏 资浅齿少 隔山买老牛 杰暴 青玉牒 毋字旁的字 目不转视 贻灾 匸字旁的字 爪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琼羞 余津 釆字旁的字 民胞物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