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吴龙图韵五首·经史阁》

时间: 2025-04-28 15:07:23

诗句

自持金节此为州,小善何尝不见收。

更起丽谯连石室,盛藏缣帙拟蓬丘。

师延旧德皆高谊,士集他邦尽久留。

当念河南向儒意,莫教弦诵少时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07:23

原文展示

和吴龙图韵五首·经史阁

自持金节此为州,小善何尝不见收。 更起丽谯连石室,盛藏缣帙拟蓬丘。 师延旧德皆高谊,士集他邦尽久留。 当念河南向儒意,莫教弦诵少时休。

白话文翻译

自从我持着金节来到这里治理州郡,小小的善行何曾不被接纳。 更建造了华丽的楼阁与坚固的石室,收藏着丰富的书籍如同仙境蓬莱。 延请的老师们都是德高望重之人,士人们聚集在异乡也久久不愿离去。 应当铭记河南地区对儒学的向往,不要让弦歌诵读的时光轻易流逝。

注释

  • 金节:古代官员的凭证,这里指官员的身份。
  • 小善何尝不见收:即使是小小的善行也会被认可和接受。
  • 丽谯:华丽的楼阁。
  • 石室:坚固的房间,这里指藏书的地方。
  • 缣帙:指书籍。
  • 蓬丘:即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比喻藏书丰富的地方。
  • 师延旧德:延请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的人。
  • 士集他邦:士人们聚集在异乡。
  • 河南向儒意:河南地区对儒学的向往。
  • 弦诵:指读书声,这里指学习和教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造诣深厚,尤以画竹著称。这首诗是文同应吴龙图之邀所作,表达了对儒学教育的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担任官职期间,应吴龙图之邀所作。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儒学的重视和对文化教育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文同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经史阁的描绘,展现了文同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和对儒学传承的期望。诗中“自持金节此为州”一句,表明了文同作为官员的身份和责任。“更起丽谯连石室,盛藏缣帙拟蓬丘”描绘了经史阁的宏伟和藏书的丰富,象征着文化的繁荣和知识的传承。“师延旧德皆高谊,士集他邦尽久留”则表达了文同对优秀教师和学者的尊重,以及对他们在异乡传播文化的赞赏。最后两句“当念河南向儒意,莫教弦诵少时休”强调了河南地区对儒学的向往,呼吁不要让学习和教育的时间轻易流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文同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和对儒学教育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持金节此为州:表明文同作为官员的身份和责任,持金节治理州郡。
  2. 小善何尝不见收:即使是小小的善行也会被认可和接受。
  3. 更起丽谯连石室:描绘了经史阁的宏伟和藏书的丰富。
  4. 盛藏缣帙拟蓬丘:象征着文化的繁荣和知识的传承。
  5. 师延旧德皆高谊:表达了文同对优秀教师和学者的尊重。
  6. 士集他邦尽久留:赞赏他们在异乡传播文化的行为。
  7. 当念河南向儒意:强调了河南地区对儒学的向往。
  8. 莫教弦诵少时休:呼吁不要让学习和教育的时间轻易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盛藏缣帙拟蓬丘”中,将藏书丰富的经史阁比喻为仙境蓬莱。
  • 对仗:“更起丽谯连石室,盛藏缣帙拟蓬丘”中,“丽谯”与“石室”,“缣帙”与“蓬丘”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和对儒学传承的期望。通过描绘经史阁的宏伟和藏书的丰富,以及对优秀教师和学者的尊重,文同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和对儒学教育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节:象征官员的身份和责任。
  • 丽谯:象征华丽的楼阁和文化的繁荣。
  • 石室:象征坚固的藏书之地。
  • 缣帙:象征丰富的书籍和知识的传承。
  • 蓬丘:象征仙境和知识的宝库。
  • 师延旧德:象征德高望重的教师。
  • 士集他邦:象征在异乡传播文化的学者。
  • 弦诵:象征学习和教育的声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节”指的是什么? A. 官员的身份 B. 金色的节杖 C. 金色的书籍 D. 金色的楼阁

  2. “盛藏缣帙拟蓬丘”中的“蓬丘”比喻什么? A. 仙境 B. 藏书丰富的地方 C. 华丽的楼阁 D. 坚固的石室

  3. 诗中“师延旧德皆高谊”表达了什么? A. 对优秀教师和学者的尊重 B. 对异乡学者的赞赏 C. 对文化传承的期望 D. 对儒学教育的重视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对儒学教育的重视。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

诗词对比

  • 文同《和吴龙图韵五首·经史阁》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对儒学教育的重视,但文同的诗更侧重于对经史阁的描绘和对优秀教师和学者的尊重,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文同的文学成就。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相关查询

寄叶应之 寄刘明道 寄江东王端明 寄洪倅景伯 寄贺子忱 寄符正民 寄方允迪 寄方立义方曾在诗 惠崇芦雁 黄守不饮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蕨拳 秃宝盖的字 奉道斋僧 厚礼 烂若舒锦 飞沿走壁 瓦字旁的字 海水桑田 麦字旁的字取名推荐_麦字旁吉利汉字精选 雨魄云魂 耂字旁的字 包含寺的词语有哪些 疑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疑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陈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陈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有魔力的字有哪些?探索汉字中的神秘力量 积习难改 一字旁的字 户字加偏旁的字大全_户字加偏旁的汉字汇总 折抵 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