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9:11
遝遝走闾巷,都人起中宵。
相拥候府门,惟恐失此朝。
尽言来送公,车马城北桥。
桥边脂辖亭,大尹此相邀。
歌管盛宴集,簪裾合群僚。
四座酒既行,相顾魂已销。
亭前有杨柳,秋风减长条。
折以持赠公,莫厌霜叶凋。
节物虽谓晚,比春情更饶。
递起劝公饮,双呼金翠翘。
岂徒要公醉,恐公遽乘轺。
借问何尔为,重公若琼瑶。
美质未省变,与人存久要。
既莫不可留,征衫遂飘飘,鸣驺过升迁,群甿闹如蜩。
感公来二年,免我于无聊。
今公舍我去,何由借诸朝。
愿君富且贵,寿命等松乔。
直似先令公,巍巍佐唐尧。
涕泪逐公行,不惮公更遥。
公诚上下通,和如奏笙箫。
所以得如此,人情不相辽。
嗟同缪与公,一时赴弓招。
于今二十年,不见有所超。
前日荷君相,与印垂之腰。
使归守山郡,藏伏甘寂寥。
闻公将治行,乃心日夜摇。
恨不能送公,俯首类酸痟。
徒为送公诗,有如草虫喓。
强勉写之去,忧来立危谯。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9:11
遝遝走闾巷,都人起中宵。相拥候府门,惟恐失此朝。尽言来送公,车马城北桥。桥边脂辖亭,大尹此相邀。歌管盛宴集,簪裾合群僚。四座酒既行,相顾魂已销。亭前有杨柳,秋风减长条。折以持赠公,莫厌霜叶凋。节物虽谓晚,比春情更饶。递起劝公饮,双呼金翠翘。岂徒要公醉,恐公遽乘轺。借问何尔为,重公若琼瑶。美质未省变,与人存久要。既莫不可留,征衫遂飘飘,鸣驺过升迁,群甿闹如蜩。感公来二年,免我于无聊。今公舍我去,何由借诸朝。愿君富且贵,寿命等松乔。直似先令公,巍巍佐唐尧。涕泪逐公行,不惮公更遥。公诚上下通,和如奏笙箫。所以得如此,人情不相辽。嗟同缪与公,一时赴弓招。于今二十年,不见有所超。前日荷君相,与印垂之腰。使归守山郡,藏伏甘寂寥。闻公将治行,乃心日夜摇。恨不能送公,俯首类酸痟。徒为送公诗,有如草虫喓。强勉写之去,忧来立危谯。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连夜起身。大家聚集在府门前,生怕错过这个早晨。都说来送别公,车马停在城北的桥边。桥旁的脂辖亭,大尹在此邀请。歌管声中举行盛宴,官员们聚集一堂。四座酒席已开,相互对视,魂魄已销。亭前有杨柳,秋风吹拂,枝条减少。折下柳枝赠给公,不要嫌弃霜叶凋零。虽然时节已晚,但比春天更有情趣。纷纷起身劝酒,高呼金翠翘。不仅仅是要公醉,恐怕公立刻乘车离去。请问为何如此,因为公如琼瑶般珍贵。美好的品质未曾改变,与人长久相守。既然无法挽留,征衫随风飘飘,鸣驺经过升迁,百姓热闹如蝉。感激公来此二年,使我免于无聊。如今公离去,我如何借助于朝。愿公富贵长寿,如同松乔。直如先令公,巍巍辅佐唐尧。泪水随公行,不怕公更远。公诚上下通,和谐如奏笙箫。所以能如此,人情不相远。叹我与公,一时应召。至今二十年,未见有所超越。前日承蒙公相助,授予印信垂腰。使归守山郡,甘愿寂寥。闻公将行,心中日夜摇动。恨不能送公,低头如酸痟。徒为送公诗,有如草虫鸣。勉强写下,忧来立危谯。
作者介绍: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擅长山水诗和田园诗。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文同送别范尧夫的作品。范尧夫是文同的朋友,可能在官职上有所变动,文同为此感到不舍,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不舍之情。诗中,“遝遝走闾巷,都人起中宵”描绘了人们连夜起身送别的情景,展现了人们对范尧夫的敬重和不舍。“亭前有杨柳,秋风减长条。折以持赠公,莫厌霜叶凋”则通过折柳赠别的传统意象,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哀愁。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友人离去的无奈和悲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不舍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友人离去的无奈和悲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脂辖亭”是什么地方? A. 休息的地方 B. 宴请的地方 C. 送别的地方 D. 官府的地方
诗中“折以持赠公”中的“公”指的是谁? A. 文同自己 B. 范尧夫 C. 大尹 D. 其他官员
诗中“愿君富且贵,寿命等松乔”表达了什么? A. 对友人的不满 B. 对友人的祝福 C. 对友人的责备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