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江月 再用前韵戏曹子方》

时间: 2025-05-06 02:47:25

诗句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

凭将草木记吴风。

继取相如云梦。

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

知君却是为情秾。

怕见此花撩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7:25

原文展示:

西江月 再用前韵戏曹子方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
凭将草木记吴风,继取相如云梦。
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
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

白话文翻译:

这花枝竟然怨恨而泣,寄托在你的诗句中名声远扬。
依靠草木记忆吴地的风情,继而取相如的云梦情怀。
用笔点墨,袖子沾染了醉人的墨汁,
指责花儿的面容,心中却感到惭愧的红色。
我知道你其实是为了情感而绚烂,
但我怕见到这花儿会撩动我的情思。

注释:

  • 怨泣:怨恨与哭泣,形容花朵因什么原因而感到悲伤。
  • 君诗句名通:指的是你的诗句声名远播。
  • 草木:植物,常用来比喻自然景物。
  • 吴风:指的是吴地的风俗与情景。
  • 相如:指的是司马相如,古代著名诗人,以情诗闻名。
  • 云梦:云梦泽,古代风景名胜地,象征美好与浪漫。
  • 醉墨:醉于书写的墨汁,形容写诗的愉悦状态。
  • :指责。
  • 情秾:情感丰厚、浓烈。

典故解析:

  • 相如: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爱情与自然,常被后人引用。
  • 吴风:与吴地相关的文化与习俗,传递出一种柔美与温情的意境。
  • 云梦: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区,象征着浪漫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与朋友曹子方的聚会中写就,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慨与对情感的思考,反映了他在社交生活中的幽默与智慧。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通过花与人的情感联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情感的深刻理解。诗中“怪此花枝怨泣”开篇即以花的情绪引出,仿佛花也有灵性,能感知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苏轼在这首词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花与诗的关系更为紧密,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寄托。

而“点笔袖沾醉墨”则描绘了诗人在创作时的愉悦状态,这种愉悦与花的美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艺术创作中的沉醉与投入。最后,诗人通过“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表达了对情感的警惕与珍惜,既展现了情感的丰富,又承担着对情感引发的复杂心理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反映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情感的深刻体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怪此花枝怨泣:花枝因情感而显得怨恨且流泪,暗示了自然界的感情。
  2. 托君诗句名通:花的情感寄托在你的诗句中,表明诗歌的交流和传播。
  3. 凭将草木记吴风:通过草木的记忆来追溯吴地的风情,体现自然与文化的结合。
  4. 继取相如云梦:借用相如的美好情怀,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5. 点笔袖沾醉墨:描绘写作时的愉悦状态,表现诗人对创作的热爱。
  6. 谤花面有惭红:虽指责花的美丽,却心生惭愧,显示内心的矛盾。
  7. 知君却是为情秾:明白你所表现的是浓厚的情感,反映对情感的理解。
  8. 怕见此花撩动:担心花会勾起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对情感的自我克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的情感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赋予花以人的情感,使得自然与人类情感交织。
  • 对仗:字句之间的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情感与自然的关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情感的理解与反思,以及在情感世界中的自我克制与觉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丽与情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 草木:代表自然与文化的结合,体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 :象征艺术创作的过程与愉悦,代表诗人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相如”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杜甫
    c) 司马相如
    d) 白居易

  2. “点笔袖沾醉墨”意指什么? a) 诗人在写诗时不小心弄脏了衣袖
    b) 诗人在创作时沉醉于墨香
    c) 诗人在画画
    d) 诗人对墨的厌倦

  3.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方面展开? a) 自然风光
    b) 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c) 战争
    d) 经济

答案:

  1. c) 司马相如
  2. b) 诗人在创作时沉醉于墨香
  3. b) 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林黛玉所作,充满了对情感的描绘与反思。
  • 李清照的词:如《如梦令》,同样表现了情感与自然的融合。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对理想的追求,但苏轼更注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基础》

相关查询

翟好问 柏师文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江村杂兴(十三首) 宿高季迪京馆 赠秦侍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率马以骥 鼓字旁的字 凛如霜雪 斗而铸兵 疠气 邵伯 入字旁的字 龍字旁的字 包含倚的成语 卖狗悬羊 绞丝旁的字 东蔷 普度众生 巳字旁的字 千里之路,不可直以绳 余物 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