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4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48:57
安眠海自运,浩浩朝黄宫。
日出露未晞,郁郁濛霜松。
老栉从我久,齿疏含清风。
一洗耳目明,习习万窍通。
少年苦嗜睡,朝谒常匆匆。
爬搔未云足,已困冠巾重。
何异服辕马,沙尘满风騣。
雕鞍响珂月,实与杻械同。
解放不可期,枯柳岂易逢。
谁能书此乐,献与腰金翁。
我在海边安然入睡,清晨的阳光照耀着黄宫。
日出时露水还未蒸发,苍松在薄雾中显得郁郁葱葱。
我用梳子梳理头发已经很久,牙齿稀疏却能感受到清风的拂面。
一洗耳目顿时明亮,心灵通达万事万物。
年轻人总是贪睡,早晨的朝拜常常匆忙。
虽然爬搔未能解足,已经感到头戴的冠巾沉重。
这不正如套马的马,沙尘满面,难以清晰。
雕鞍在月光下响起,实际上与束缚的工具没有区别。
期待的自由难以实现,枯萎的柳树又怎能轻易相逢?
谁能把这样的快乐书写出来,献给那位满怀金钱的老翁?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常以个人经历和情感为题材,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由的渴望。诗中描绘了清晨的宁静和个人内心的挣扎,反映了他在逆境中的淡然与从容。
《谪居三适三首 其一 旦起理发》通过描写清晨安静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在诗的开头,苏轼以“安眠海自运”开篇,便以海的宽广和安宁引入,体现出他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接着,他描述了日出的景象,表现出清晨的生机与自然的美好,然而在这美好的外表之下,诗人承载着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中的“少年苦嗜睡,朝谒常匆匆”一语,既揭示了年轻人生活的急促,又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用“爬搔未云足,已困冠巾重”表达了自己在贬谪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沉重与无奈,仿佛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逃离现实的束缚。最后,诗人感叹“解放不可期,枯柳岂易逢”,将自身的命运与自然景象结合,深刻反映了他对自由与美好的渴望,尽管现实的无情让他难以释怀。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和深沉的人生感悟交织,形成了苏轼特有的豪放与细腻的艺术风格。尽管身处逆境,他仍能从自然中寻找到一丝安慰与快乐,这种态度也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与对生活现状的反思,展现出一种在逆境中保持希望的积极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安眠海自运”的意思是什么?
诗人通过“少年苦嗜睡”想表达什么?
诗中提到的“枯柳”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