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立部伎》

时间: 2025-05-06 00:59:52

诗句

胡部新声锦筵坐,中庭汉振高音播。

太宗庙乐传子孙,

取类群凶阵初破。

戢戢攒枪霜雪耀,腾腾击鼓云雷磨。

初疑遇敌身启行,终象由文士宪左。

昔日高宗常立听,

曲终然后临玉座。

如今节将一掉头,电卷风收尽摧挫。

宋晋郑女歌声发,满堂会客齐喧呵。

珊珊珮玉动腰身,

一一贯珠随咳唾。

顷向圜丘见郊祀,亦曾正旦亲朝贺。

太常雅乐备宫悬,九奏未终百寮惰。

惉滞难令季札辨,

迟回但恐文侯卧。

工师尽取聋昧人,岂是先王作之过。

宋沇尝传天宝季,法曲胡音忽相和。

明年十月燕寇来,

九庙千门虏尘涴。

我闻此语叹复泣,古来邪正将谁奈。

奸声入耳佞入心,侏儒饱饭夷齐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9:52

原文展示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立部伎
作者: 元稹

胡部新声锦筵坐,中庭汉振高音播。
太宗庙乐传子孙,取类群凶阵初破。
戢戢攒枪霜雪耀,腾腾击鼓云雷磨。
初疑遇敌身启行,终象由文士宪左。
昔日高宗常立听,曲终然后临玉座。
如今节将一掉头,电卷风收尽摧挫。
宋晋郑女歌声发,满堂会客齐喧呵。
珊珊珮玉动腰身,一一贯珠随咳唾。
顷向圜丘见郊祀,亦曾正旦亲朝贺。
太常雅乐备宫悬,九奏未终百寮惰。
惉滞难令季札辨,迟回但恐文侯卧。
工师尽取聋昧人,岂是先王作之过。
宋沇尝传天宝季,法曲胡音忽相和。
明年十月燕寇来,九庙千门虏尘涴。
我闻此语叹复泣,古来邪正将谁奈。
奸声入耳佞入心,侏儒饱饭夷齐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宴会上听到胡乐的情景,表现了古代乐舞的盛况。诗中提到太宗的庙乐将继续传承给子孙,象征着文化的延续。乐声像战阵中的号角,令人振奋,但也暗含了对未来的忧虑。诗中提及高宗听乐的场景,表明当年盛世的繁华,而如今却因节庆的变迁而感到惋惜,乐曲未终,众人却已懈怠。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局的忧虑,认为奸邪之声入耳,正直之士却难以施展才华。

注释

  • 胡部新声:指的是胡族乐器或曲调。
  • 锦筵:华丽的宴席。
  • 太宗庙乐:指唐太宗的庙堂乐曲。
  • 戢戢攒枪:形容乐器的声响像战场上聚集的长矛。
  • 文士宪左:指的是文人也参与指挥乐曲。
  • 季札:春秋时期的名士,象征才华横溢。
  • 天宝季:指的是唐代天宝年间的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元稹的诗歌以情感真挚、语言通俗著称,常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音乐与宴会的场景,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立部伎》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思考的乐府诗。诗中通过对音乐的描写,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衰落。开头部分的胡部新声与太宗庙乐的对比,既是对盛世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忧虑。随着时代的变迁,乐曲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文化的失落。

诗中反复提到的音乐与宴会,似乎在强调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元稹通过对高宗和太宗的回忆,表达出对昔日盛况的追忆,同时也揭示了当下的不安与失落。最后几句,诗人将个人的感受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胡部新声锦筵坐:在华丽的宴席上,响起了胡族的新乐。
  2. 中庭汉振高音播:中央庭院传来汉族乐器的高亢音调。
  3. 太宗庙乐传子孙:太宗时代的庙乐将继续传承给后代。
  4. 取类群凶阵初破:乐声似乎能够驱散敌人的气氛。
  5. 戢戢攒枪霜雪耀:声音如同寒霜中闪烁的长矛。
  6. 腾腾击鼓云雷磨:鼓声震天,犹如雷鸣。
  7. 初疑遇敌身启行:最初以为是敌来袭。
  8. 终象由文士宪左:最终却是文士在指挥乐曲。
  9. 昔日高宗常立听:昔日高宗常在乐曲结束后听取。
  10. 如今节将一掉头:如今节庆的氛围却大为不同。
  11. 电卷风收尽摧挫:如同暴风骤雨般扫荡而过。
  12. 宋晋郑女歌声发:宋、晋、郑的女子歌声响起。
  13. 满堂会客齐喧呵:满堂宾客齐声喧哗。
  14. 珊珊珮玉动腰身:佩玉的女子舞动腰身。
  15. 一一贯珠随咳唾:一颗颗珍珠随之颤动。
  16. 顷向圜丘见郊祀:不久前在圜丘见到郊祭。
  17. 亦曾正旦亲朝贺:也有过正旦亲自朝贺的场景。
  18. 太常雅乐备宫悬:太常的雅乐已经悬挂在宫中。
  19. 九奏未终百寮惰:九次演奏尚未结束,百官已经懈怠。
  20. 惉滞难令季札辨:难以让季札这样的贤士辨别。
  21. 迟回但恐文侯卧:迟迟回首,唯恐文侯沉睡。
  22. 工师尽取聋昧人:工匠们只取那些聋哑之人。
  23. 岂是先王作之过:难道这是先王的过错?
  24. 宋沇尝传天宝季:宋沇曾传承天宝的乐曲。
  25. 法曲胡音忽相和:法曲与胡音忽然和谐。
  26. 明年十月燕寇来:明年十月,燕国的敌人来袭。
  27. 九庙千门虏尘涴:九庙千门都被敌人侵扰。
  28. 我闻此语叹复泣:我听到这些话,不禁叹息流泪。
  29. 古来邪正将谁奈:古往今来,邪恶与正义究竟如何能解决?
  30. 奸声入耳佞入心:奸邪之声入耳,谄媚之言入心。
  31. 侏儒饱饭夷齐饿:一些不肖之徒却饱食,而贤良之士却饥饿。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胡部新声锦筵坐,中庭汉振高音播”。
  • 比喻:将乐声比作战阵的号角,形象生动。
  • 拟人:乐器的声音仿佛有生命般在传递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音乐与宴会的场景,表现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当下社会的深切关怀。诗人以古鉴今,借乐曲的变化反映出国家的兴衰,表达了对正义与邪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部新声:象征外来文化的影响。
  • 高音:代表了昔日的辉煌。
  • 长矛:比喻乐声的力量。
  • 女子舞动:象征着繁华的盛世与文化的生机。
  • 九庙千门:象征国家的神圣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元稹
    C. 杜甫
    D.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高宗”指的是哪位皇帝?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唐玄宗
    D. 唐明宗

  3. 诗中“奸声入耳佞入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失望与忧虑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琵琶行》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元稹与白居易:两者均为唐代诗人,但元稹的诗多关注社会现实,而白居易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叙事的流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集》
  • 《唐代音乐与文化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读孙芝房漆室吟 端午日以铜鼓新荷馈子缜学使并缀二绝 其二 端午日以铜鼓新荷馈子缜学使并缀二绝 其一 次方桐翁世丈留别韵 九鲤湖 山中书怀 香阴 雪夜留巨上人宿时甫里李允恭亦在草堂分赋得春字 杨花 其二 杨花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安分守命 挑码头 夫倡妇随 仪盆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饬表 作成 幾字旁的字 包含祭的词语有哪些 白往黑归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苦不可言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秃宝盖的字 士饱马腾 剖腹明心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业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