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5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57:41
平王渐昏惑,无极转承恩。
子建犹相贰,伍奢安得存。
生居宫雉閟,死葬寝园尊。
岂料奔吴士,鞭尸郢市门。
这首诗描绘了楚国的动荡和权力的更迭。平王渐渐昏庸迷惑,无极之人开始得到宠幸。子建(指子胥、屈原等人)依然在权力的斗争中分崩离析,而伍奢又怎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呢?生前住在宫中,死后则葬在尊贵的寝园;谁能料想那些奔赴吴国的士兵,竟然被鞭打尸体,尸体拖到郢城的门口。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倡导新乐府,作品多涉及社会现实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借古喻今,表达对权力更迭与忠义之士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权力运作的残酷与无情。平王的昏庸与无极的宠幸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权力的易变与人心的难测。诗中提到的子建与伍奢,象征着忠臣在权力中心外的艰难处境,深刻揭示了历史的悲剧与人性的复杂。同时,诗句末尾提到士兵被鞭尸的情景,带有强烈的讽刺与愤怒,反映出对忠诚与正义的深切怀念和对暴政的不满。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历史深度,又具现实意义,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了对仗与排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反映了对权力斗争的无奈与对忠臣忠义的惋惜,揭示历史的悲剧与人性的复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平王”指的是哪个时期的统治者?
“鞭尸”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