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楚歌十首 其三》

时间: 2025-04-30 00:57:41

诗句

平王渐昏惑,无极转承恩。

子建犹相贰,伍奢安得存。

生居宫雉閟,死葬寝园尊。

岂料奔吴士,鞭尸郢市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57:41

原文展示:

平王渐昏惑,无极转承恩。
子建犹相贰,伍奢安得存。
生居宫雉閟,死葬寝园尊。
岂料奔吴士,鞭尸郢市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楚国的动荡和权力的更迭。平王渐渐昏庸迷惑,无极之人开始得到宠幸。子建(指子胥、屈原等人)依然在权力的斗争中分崩离析,而伍奢又怎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呢?生前住在宫中,死后则葬在尊贵的寝园;谁能料想那些奔赴吴国的士兵,竟然被鞭打尸体,尸体拖到郢城的门口。

注释:

  • 平王:指楚平王,楚国的一位君主。
  • 渐昏惑:逐渐变得昏庸迷惑。
  • 无极:可能指权臣或宠臣,象征权力的转移。
  • 子建:历史上指屈原,象征忠臣。
  • 伍奢:指伍子胥,楚国的将领。
  • 宫雉閟:指皇宫,生居于此。
  • 寝园尊:指死后葬在尊贵的园中,即皇室墓地。
  • 奔吴士:指奔赴吴国的士兵。
  • 鞭尸:一种羞辱的行为,将尸体拖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倡导新乐府,作品多涉及社会现实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借古喻今,表达对权力更迭与忠义之士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权力运作的残酷与无情。平王的昏庸与无极的宠幸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权力的易变与人心的难测。诗中提到的子建与伍奢,象征着忠臣在权力中心外的艰难处境,深刻揭示了历史的悲剧与人性的复杂。同时,诗句末尾提到士兵被鞭尸的情景,带有强烈的讽刺与愤怒,反映出对忠诚与正义的深切怀念和对暴政的不满。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历史深度,又具现实意义,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平王渐昏惑:平王的昏庸使得国家走向衰败。
    2. 无极转承恩:权臣的崛起使得朝政更加混乱。
    3. 子建犹相贰:忠良之士在如此环境中难以立足。
    4. 伍奢安得存:即使是有才之人也难以存活。
    5. 生居宫雉閟:身处皇宫,身份显赫。
    6. 死葬寝园尊:死后也能葬于尊贵的地方。
    7. 岂料奔吴士:谁能想到这些士兵会被如此对待。
    8. 鞭尸郢市门:尸体被抛弃在市门,象征极大的耻辱。
  • 修辞手法:使用了对仗与排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表达的力度。

  • 主题思想:反映了对权力斗争的无奈与对忠臣忠义的惋惜,揭示历史的悲剧与人性的复杂。

意象分析:

  • 平王:权力的象征,代表国家的昏庸。
  • 无极:权臣的象征,代表权力的变化。
  • 子建与伍奢:忠臣与将领的象征,代表忠诚与困境。
  • 尸体:象征着被遗忘与羞辱,代表忠臣的悲剧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平王”指的是哪个时期的统治者?

    • A. 汉朝
    • B. 唐朝
    • C. 楚国
    • D. 战国
  2. “鞭尸”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忍耐
    • B. 羞辱
    • C. 光荣
    • D. 忘却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
  • 《春望》:杜甫的作品,反映战乱中的悲痛与对国家的关切。

诗词对比

  • 元稹的《楚歌十首》与屈原的《离骚》,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但前者更强调权力斗争的无情,后者则更具个人的情感与理想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年谱》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买陂塘 题夏悔生同年山塘秋泛图 买陂塘 题朱竹垞静志居琴趣后 买陂塘 五首 其一 买陂塘 奉陪王太守、俞别驾、佟大令雨泛西湖作,起句同用张翥 买陂塘 仲春六莹堂宴集 买陂塘 白秋海棠 买陂塘·题丹石五弟所著言情小说 千秋节赐群臣镜 千秋节 十拍子 来青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邱樊 毛字旁的字 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有伦比 起名儿 滴露研珠 徇务 碌碌无奇 辰字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钜学鸿生 高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马阮 射人先射马 生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