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3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2:45
绮罗香 其二 红叶
作者: 王沂孙 〔宋代〕
玉杵馀丹,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
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
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
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
千林摇落渐少,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
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
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
但凄凉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情感。诗人用“玉杵”和“金刀”描绘出吴江旁孤树的艳丽,似乎是被重染过的。几片红叶在秋天的暮色中发出哀怨的鸣叫,似乎触动了诗人对往日梦境的回忆,感受到淡淡的凋零与新恨的交织。诗人感到最可怜的是那同样在新霜中轻拂的绣蓉,仿佛在镜中看到自己的晚妆与妒忌。随着秋风的凋零,树林里的色彩渐渐消失,这西风为何如此执着地争妍?二月的残花已经成为小车山路上的误会。诗人再次认出那流水旁的荒沟,心中不免害怕还有寄情的芳语。然而,凄凉的秋苑在斜阳下显得格外孤独,冷枝上仿佛还留有醉舞的痕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吴江”与“绣蓉”均为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吴江代表着水乡的柔美,而绣蓉则常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与聪慧。诗人在此以自然景色反映内心情感,将个人的悲伤与自然的凋零相结合。
作者介绍
王沂孙,宋代词人,号“沂孙”,以词作著称,风格清新灵动,擅长孤独与情感的表达。其作品常常融合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绮罗香 其二 红叶》写于秋天,正值诗人思绪纷杂之时,环境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感慨与对往昔的追忆。
《绮罗香 其二 红叶》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凄凉,诗人以“玉杵”与“金刀”的对比开篇,既表现了自然的色彩变化,又隐喻了生命的短暂与易逝。随着朱铅的红叶与秋暮的怨啼,诗人将情感与自然相结合,描绘出一个既美丽又伤感的秋天。
在对旧梦的回忆中,诗人感受到了青春的逝去与新恨的滋生,特别是“绣蓉一镜晚妆妒”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对美丽的羡慕与嫉妒。在秋风的吹拂下,千林摇落,诗人不仅在感叹自然的变化,更在思考人生的无常与悲凉。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最后几句中达到高潮,尤其是“但凄凉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愁苦与孤独。诗人将个人的情感寄托在自然景色中,使得整首诗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了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体现了生命的短暂与美丽的无常,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了秋天的凄凉?
A. 红叶
B. 玉杵
C. 金刀
答案:A
“绣蓉一镜晚妆妒”中的“绣蓉”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美丽的女子
C. 秋叶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时光的流逝
C. 生命的繁荣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沂孙与李白在意象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善于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个人情感,但王沂孙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情感抒发。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