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1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8:53
登报恩寺塔最上一层
报恩禅塔入云霄,
万岁千秋翊圣朝。
讵谓天龙销烬后,
尚馀铃铎度江飘。
高临巨浸浮天阔,
下见深宫尽日遥。
回首乡园看不见,
乱山残霭去迢迢。
报恩寺的禅塔高耸入云,
经历了万年千秋,依然辉映着圣朝。
岂能说天龙消亡之后,
仍然有余音缭绕,随江水飘荡。
高高耸立俯瞰着浩瀚的江水,
从这里可以遥望深宫,直到天边。
回首故乡却已无法看见,
那重重叠叠的山影在远方迷雾中消逝。
此诗中提到的报恩禅塔与天龙,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宗教信仰的映照。禅塔代表着佛教文化的传承,而天龙则是古代神话中高贵的象征,二者结合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与文化的敬仰。
作者介绍:徐渭(1521-1593),字子长,号文长,晚号青藤山人,明代著名诗人、书画家。其诗风豪放,常以个人情感为中心,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徐渭晚年,时值明代社会动荡,作者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他对历史变迁、故乡情怀的感慨,反映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登报恩寺塔最上一层》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感慨的诗作。诗中的禅塔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作者在登高处遥望,既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也意识到历史的伟大。开篇的“报恩禅塔入云霄”便设下了高远的基调,表现了作者的壮志与追求。接下来的“万岁千秋翊圣朝”,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历史长河的敬仰,也反映了他对当下政治的思考。
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的情绪逐渐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回首乡园看不见”一句,展现了他身处高塔,心却难以回归故土的矛盾与无奈。整体来看,诗作通过对比手法,既有对壮丽景象的描绘,又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入剖析,形成了丰富的艺术层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高远的视角表达对历史和故乡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报恩禅塔”象征什么?
A. 历史文化
B. 自然风光
C. 权力象征
“回首乡园看不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思念
C. 平静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徐渭
答案:1. A 2. B 3. 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渭的《登报恩寺塔最上一层》和王维的《鹿柴》都表现了对自然和故乡的感怀,但徐渭更注重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