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4:44
送赵大夫掌南台
作者:徐渭 〔明代〕
鼎地千年计不轻,
特从阙下借中丞。
长江旌节陪留守,
大侠屠埋偃孝陵。
一道旧寒桓典马,
群公今职郑州鹰。
丰城双剑频劳拭,
解赠相看是蒯绳。
这首诗表达了对赵大夫的送别和祝福。诗中提到,经过千年的考量,掌握重任的不是轻易的事情,赵大夫能够从帝王之下借得中丞之职,实属不易。长江的旌旗为留守的将领增添了光彩,而伟大的侠士则埋葬了偃王的陵墓。旧日的寒桓典马如今仅存于记忆之中,而群公则在郑州担任新的职务。丰城的双剑频频擦拭,赠送给彼此的礼物则是蒯绳。
作者介绍: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晚号落梅,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他的诗风豪放,常以个人情感表达对社会、历史的思考。徐渭的作品常融合诗、书、画于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送别赵大夫时写的,赵大夫即将担任南台的职务,诗人表达了对他未来的祝福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中提及的地名、历史人物,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及诗人对官场的感慨。
《送赵大夫掌南台》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送别诗。徐渭通过对赵大夫的祝福,展现了对历史与未来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便以“鼎地千年计不轻”引入,暗示权力与责任的重大,同时也反映了对赵大夫的信任与期望。
长江作为诗中的重要意象,不仅代表了地理位置的稳固,也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变迁。紧接着提到的“侠屠”与“偃孝陵”,则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英雄人物的悲壮。整首诗在叙述上有着清晰的层次感,既有对赵大夫个人的赞美,也有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
徐渭的用词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邃,体现了他对友人的关怀与对命运的感慨。作品整体上展现了对忠诚与责任的赞美,传达了浓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友人的送别,展现了对历史、权力与责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祝福,情感基调真挚而深邃,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对命运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鼎地”象征什么?
诗中的“长江旌节”主要象征什么?
“丰城双剑”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