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1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8:53
明府归帆带雪飞,钱塘彤色黯凄凄。愁看冰鲤横江卧,讵许樯乌影浪啼。邑里亦悲慈母去,沧洲宜著孝廉栖。野人尚有南冠滞,不抱瑶琴出越溪。
明府的归舟在雪中飞翔,钱塘江的红色景象显得黯淡凄凉。我愁苦地看着冰冷的鲤鱼横卧在江面上,怎能容许船桅和乌鸦的影子在浪中哀鸣。乡里的人们也因慈母的离去而悲伤,沧洲应该安居于孝廉之地。即使是野人也有南冠的滞留,何以不携瑶琴走出越溪?
作者介绍: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他的诗风奔放,情感真挚,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徐渭因母亲去世而回乡的途中,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思念与哀痛。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悲伤,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孝道的重视。
徐渭的《唐会稽以母忧归上海》是一首饱含情感的哀悼之作。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孤独。开头两句“明府归帆带雪飞,钱塘彤色黯凄凄”就以典雅的意象勾勒出冬日的寒冷与凄凉,船帆在雪中归来,仿佛预示着诗人失去亲人的沉重心情。接下来的“愁看冰鲤横江卧”,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的情感,冰冷的鲤鱼象征着生命的寂静与死亡的无情。
诗中提到的“樯乌影浪啼”更是将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船桅的影子与乌鸦的啼叫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无尽的哀伤感。接下来的两句“邑里亦悲慈母去,沧洲宜著孝廉栖”则从个人的悲痛扩展到乡里的人们对母亲的哀悼,充分体现了孝道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野人尚有南冠滞,不抱瑶琴出越溪”则以“南冠”与“瑶琴”作为象征,强调即使是身处荒野的人也应保持自己的品德与情操,诗人在此将个人的悲痛与社会的责任相结合,显示了他对自我价值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去世的深切哀痛与对孝道的思考,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结合。
诗词测试:
《唐会稽以母忧归上海》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钱塘彤色”反映了什么情感?
“野人尚有南冠滞”中“南冠”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