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5:13
吴楚东南最上游,江山多在物华楼。
遥瞻旌节临尊俎,独卧柴荆阻献酬。
想有新诗传素壁,怪无余墨到沧洲。
湡浯南望重重绿,章水还能向此流。
在吴楚的东南方,有一处最上游的地方,许多山水风景都在物华楼。
我远远地眺望着旌旗迎风,仿佛在高贵的宴会中,自己却独自躺在柴荆之中,无法参与献酒和酬答。
我想应该会有新的诗篇传到这素白的墙壁上,真奇怪却没有墨迹能飘到沧洲那里。
从湡浯南方望去,重重绿意环绕,章水依旧流向这里。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推行变法而闻名,倡导“新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
《寄题程公辟物华楼》作于王安石晚年,表达了他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思考。诗中透露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不满以及渴望逃避的情感。
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描绘了江山的美景,流露出对吴楚地区的赞美。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却感到孤独,他在柴荆之中,不能参与到宴席的欢愉中,表现出一种被孤立的悲哀与失落感。
诗人想象着新诗能传到素白墙壁上,表明他对文学创作的渴望,同时也隐含着对实际创作环境的无奈。最后两句通过对湡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意境,令整个诗篇在孤寂与希望之间徘徊。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与情的交融,展现了王安石深邃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吴楚东南最上游,江山多在物华楼。 诗的开头描绘了优美的地理位置,强调了物华楼的美景。
遥瞻旌节临尊俎,独卧柴荆阻献酬。 描述了诗人无法参与宴会的孤独感,形成强烈的对比。
想有新诗传素壁,怪无余墨到沧洲。 诗人寄希望于将来的创作,同时对未能传达的遗憾感到无奈。
湡浯南望重重绿,章水还能向此流。 结尾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表现出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整首诗围绕着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归宿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吴楚”指的是哪个地区?
“独卧柴荆”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诗人希望新诗能传到哪个地方?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王安石的诗歌更多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