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4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42:21
扶衰南陌望长楸,
灯火如星满地流。
但怪传呼杀风景,
岂知禅客夜相投。
在南边的街道上,我扶着疲弱的身体望着那高大的梧桐树,
灯火像星星一样洒满了大地。
可惜人们总是抱怨夜晚的美景被打扰,
难道不知道夜里有禅客在此相聚吗?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禅客”一词暗示了与佛教相关的文化背景,表现出诗人对于宁静的追求和对喧嚣的反思。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提倡变法,致力于国家的改革与富强,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呈现出夜晚的美好与人们的喧闹之间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的追求。
《戏示蒋颖叔》是一首具有深刻意味的诗作,诗人在描绘夜景的同时,表达了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批判。开篇“扶衰南陌望长楸”,通过“扶衰”二字,诗人自我揭示了其身体的虚弱,增加了诗的感情色彩。接着“灯火如星满地流”,将夜晚的繁华与宁静相对比,描绘出一个灯火辉煌却又喧闹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
第三句“但怪传呼杀风景”,是诗人的感慨与无奈,指责人们在夜晚的热闹中失去了对美景的欣赏与珍惜。而最后一句“岂知禅客夜相投”,则引入了禅宗的思想,说明在这热闹的背后,仍有一群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通过对比、反讽等手法,引导读者思考喧闹与静谧、繁华与内心的关系,表达了王安石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喧嚣生活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强调了精神世界的重要性与对美好景致的珍惜。
诗词测试:
“扶衰”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身体虚弱
B. 精神状态
C. 生活困境
诗中“灯火如星”的意象主要体现了什么?
A. 夜晚的寂静
B. 夜晚的繁华
C. 白天的光明
“岂知禅客夜相投”意在表达:
A. 夜晚的热闹
B. 对喧嚣的反思
C. 对景色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戏示蒋颖叔》与李白的《静夜思》在主题上均涉及夜晚的感受,不过王安石关注的是人们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反思,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思念。这两首诗各有特点,体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