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4:02
比梅三绝
作者: 潘桂 〔宋代〕
功名高并蜀山苍,已矣封州道路长。
岁晚凛然何所以,暗香疏影正昏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诗的前两句写道,功名像蜀山那样高耸,但如今的道路却遥远漫长,似乎已经失去了追逐的意义。后两句则描绘了年末的凄清景象,暗香和疏影在昏黄的光线中显得孤寂,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梅花的欣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在表现梅花的气质上,梅花在中国文学中常常象征坚韧、高洁,与诗人追求的理想相呼应。
作者介绍:
潘桂,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抒情见长,特别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士人普遍感受到功名难以实现的无奈,诗人借梅花的暗香和疏影,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比梅三绝》通过描写梅花,表达了诗人对功名与理想的思考。诗的前两句采取了对比手法,蜀山的高耸与道路的漫长形成鲜明对照,暗示了理想的遥远与实现的艰难。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梅花在岁末时的暗香与疏影,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情感,梅花虽在寒冬中独自绽放,却又显得暗淡无光,正如诗人内心的失落。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对仗和比喻,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通过梅花的描写,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更反映了对人生、对理想的深刻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在追求功名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表现出对梅花坚韧不拔品质的欣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蜀山苍”主要象征什么?
A. 高远的理想
B. 冷酷的现实
C. 迷人的风景
D. 哀伤的情感
“暗香疏影”在诗中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欢愉
B. 孤寂
C. 兴奋
D. 疲惫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之美
B. 人生的孤独与追求
C. 友情的可贵
D. 爱情的甜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潘桂的《比梅三绝》更倾向于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慨。两者均使用了自然意象来寄托情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