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崔十四宅各赋一物得檐柳》

时间: 2025-04-27 11:10:57

诗句

官渡老风烟,浔阳媚云日。

汉将营前见,胡笳曲中出。

复在此檐端,垂阴仲长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10:57

原文展示

官渡老风烟,浔阳媚云日。
汉将营前见,胡笳曲中出。
复在此檐端,垂阴仲长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官渡的古老战场上烟云缭绕的景象,浔阳的天空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迷人。汉朝的将领在营帐前见到了这一切,而胡人的笳声则在这曲调中悠然响起。最后,诗人又回到这个檐下,感受着垂下的阴影,仿佛在这个长长的夏日中沉思。

注释

官渡:古战场,著名的历史事件发生地,指的是官渡之战。
老风烟:形容战场的苍凉和历史的沧桑。
浔阳:地名,指今江西省九江市,是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
汉将:指汉朝的将领,反映出历史的厚重。
胡笳:胡人的乐器,常用于战斗和悲伤的情感表达。
仲长室:古代的日历,指夏季的中间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社会历史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感伤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变迁的时期,作家通过描写历史与个人的情感结合,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官渡和浔阳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美丽。前两句用官渡的“风烟”与浔阳的“云日”形成对比,既有战争的残酷,又有自然的柔美,展现出一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诗中的汉将与胡笳的出现,传达了战争的气氛和历史的厚重感,给人以沉重的反思。在最后一句,诗人回到檐下,暗示了一种对安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彰显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出诗人深沉的情感,既有对历史的尊重,也有对个人生活的思索,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官渡老风烟:描绘了官渡这一历史战场的苍凉,暗示着战斗的历史和岁月的流逝。
  • 浔阳媚云日:展现了浔阳的美丽景色,形成与前句的鲜明对比,突出自然之美。
  • 汉将营前见:汉朝的将领在营帐前目睹这一切,历史的重叠使情感更加深刻。
  • 胡笳曲中出:胡人的音乐在此响起,增添了诗的悲壮气氛,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 复在此檐端:诗人回到现实,表明他在思考历史与当下的关系。
  • 垂阴仲长室:长长的阴影象征着夏日的蒸蒸日上,也隐喻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官渡与浔阳的风烟与云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意象:使用“胡笳”的意象,表现出历史的悲壮与个人的思索。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加了诗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自然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个人生活的深思,彰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历史沧桑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烟:象征历史的沧桑与战争的残酷。
  • 云日: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汉将:历史的代表,象征着英雄与责任。
  • 胡笳:表达哀伤与战争的气氛。
  • 檐柳:象征安静的生活与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官渡”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 A. 赤壁之战
    • B. 官渡之战
    • C. 长平之战
    • D. 垓下之战
  2. “胡笳”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哀伤
    • C. 愤怒
    • D. 忧虑
  3. 诗中描绘的“浔阳”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 A. 冷清
    • B. 美丽
    • C. 凄凉
    • D. 喧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通过自然景色表达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春江花月夜》:描绘了自然之美,与本诗的历史感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王力主编《唐诗三百首》
  • 著名文学评论家评论集《唐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口占酬翁处静 郡城晚望 久雨喜晴检阅计院纪以舂容之篇敬用韵为谢 九用喜雨韵三首 九十用喜雪韵四首 九十用喜雪韵四首 景回兄和篇甚佳信笔再用韵 饯赵物斛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诎的词语有哪些 见称 包含方的成语 笔诛墨伐 口字旁的字 踏白军 首丘之情 吸毒石 欠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体肤 成人之善 各持己见 穷侈极欲 角字旁的字 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宪师 双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