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1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19:57
登龙门山
作者: 吕履恒〔清代〕
禹门山色碧千寻,
万古长祠夏德深。
河自怀襄开草昧,
人因疏凿重登临。
风雷实见鱼龙气,
云水虚涵天地心。
不信沧溟难可到,
桃花竹箭尚浮沈。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禹门山的美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感叹山色如碧海般深远,古老的祠堂默默见证着历史的深邃。黄河自怀襄地流淌,开辟了草木萌芽的生机,正如人们在疏凿河道后重登这座名山。风雷交加的气候使得鱼龙之气显现,云水缭绕间包容了天地的心灵。如果不相信沧海的深邃,那桃花和竹箭仍在水面上漂浮不定,似乎在诉说着生活的无常。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吕履恒,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摹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展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登龙门山》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清代时期,文人们常常游览名山大川,吟诗作对,以抒发他们对自然的感受与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这首诗以禹门山为背景,既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是对历史文化的深思。诗的开头描绘了禹门山的壮丽,"色碧千寻"体现了山的高耸与清新,充满了生机。接着提到“万古长祠”,不仅引人思考山的历史厚重,也让人感受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
在描述黄河时,诗人以“河自怀襄开草昧”一语,展现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这里的河流流动着生命的气息,象征着人类智慧的结晶——疏凿河道,使之复苏。接下来的“风雷实见鱼龙气”,用风雷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气势,仿佛能够感受到鱼龙在天地间自由翱翔。
最后一句“不信沧溟难可到”,以桃花竹箭的浮沈,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脆弱,给全诗增添了一层哲学的深度。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作者对历史、生命、自然的感悟,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敬畏。诗人在欣赏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反思人生的无常,展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禹门山”象征什么?
“风雷实见鱼龙气”中,鱼龙气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桃花”和“竹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描绘自然之美方面,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以瀑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力量,而吕履恒的《登龙门山》则通过山与河的结合,反映了历史与文化的深厚。两者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