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5:08
华山高
作者:杨维桢 〔元代〕
思美人兮西华山,我欲往兮如天难。
上通帝座二气之呼吸,下冲龙门百折之昆仑源。
秦关桃林之寒贔屭于其左兮,右抱万顷白玉所产之蓝田。
金天太白实主宰,井鬼上应精灵躔。
巨灵一擘万古不可合,首阳下有根株连。
云台仙掌现真迹,朱衣赤须垂橐晞。
明星玉女不许以玉眼见兮,玉盆绿水洒不竭,一匹石马谁来牵?
嗟尔华山人,不归来兮徒留连。
人间尘土那可以久住?白云蹋尔夷眠。
天池注脑晞绿发,玉浆渴饥飡莲。
伐毛洗髓不足较,白日一嗔三千年。
觉来招酒姆,骑茅龙,访子先。
更呼山东李谪仙,搔首问青天。
巨灵接见娲皇前,惊呼一笑轩辕之子弥明癫。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华山的思念和向往。诗人想要去华山,却觉得如同天难般遥不可及。华山的高耸连接着天帝的座位,深处又流淌着龙门的泉源。左边是寒冷的秦关桃林,右边是盛产蓝田的白玉。金天和太白星主宰着这一切,井鬼与精灵在此交汇。巨灵一撇,万古难以合一,首阳山下的根株也紧紧相连。云台的仙掌留下真实的踪迹,朱衣赤须的仙人垂下神奇的法器。明星与玉女不允许用玉眼看见,玉盆里的绿水源源不绝,但一匹石马又该由谁来牵引?可叹华山的人啊,你何时归来,徒留此地留连?人间的尘土又能久留多久?白云只为你安眠。天池的水流淌着绿色的发,玉浆渴求着莲花的滋养。伐毛洗髓也无法与之比较,白日的怒火已经历了三千年。醒来后招酒的老妈,骑上茅龙,去拜访先师。再呼唤山东的李谪仙,搔首问青天。巨灵在娲皇前接见,惊呼一声,轩辕之子恍若癫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子云,号石屋,生于浙江,致力于诗词创作,风格多变,善用典故和夸张手法。
创作背景
《华山高》创作于元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崇拜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华山高》是杨维桢的一首精美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华山的壮美与神秘。诗的开头通过“思美人”和“如天难”引入,表现出一种渴望与无奈感,仿佛华山不仅是自然的高峰,更是心灵的归宿。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将华山与古代帝王、神灵的联系紧密结合,展示出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诗中“巨灵一擘万古不可合”,强烈的对比和夸张手法,突出了华山的巍峨与不可撼动。
在意象方面,诗人善于运用各种自然元素,如“白云”、“天池”、“玉浆”等,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华山的自然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自由、宁静的追求。结尾部分,诗人呼唤李白,强调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表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思考。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向往逐渐转为对人世间尘土的思考,呈现出一种对永恒与瞬间的深刻反思。诗人在对华山的描绘中,不仅展现了山的壮丽,也表达了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华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现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华山”在哪里?
诗人将华山比作什么?
诗中提到的“李谪仙”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