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7:54
贺新郎 秋日行西苑仍用前韵
作者: 陈维崧
太液秋鲸攫。红蓼底龙舟凤艒,沿流依托。
记得横汾雄汉武,月夜波心殿脚。
又玉管金箫间作。十二云房都已闭,
只将军绦犬夸平朔。何处觅,秋千索。
行人斜过梳妆阁。入耳有菱歌雁阵,
泠泠酬酢。自惜书生难得见,
天上桂丛兰薄。单一派秋荷零落。
且拉车前驺卒饮,对西风莫叹今非昨。
依稀奏,还宫乐。
秋天的太液池,鲸鱼在水中翻腾。
红蓼花丛下,龙舟和凤艒安静地依靠在河边。
我记得横汾河畔,雄伟的汉武帝,在月夜下波心殿脚步轻盈。
再次听到玉管和金箫的合奏,
早已关闭的十二云房,
只有将军的绦犬夸耀着平朔之地。
何处去寻,秋千的绳索?
行人斜过梳妆阁,耳边传来菱歌和雁阵,
声声清脆,互相应和。
我自惜书生难得相见,
天上桂花丛和兰花稀薄。
那一派秋荷已然零落。
且让车前的驺卒饮酒,
对着西风不要叹息今非昔比。
依稀听到,宫中乐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年-约1700年),字曼卿,号兰溪,浙江人,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尤其是《贺新郎》一词,风格清新、婉约,富有感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作者思想和艺术风格成熟之时,表达了他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及对现实的感慨。作品中描绘的秋日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敏感。
这首《贺新郎 秋日行西苑仍用前韵》以秋天的气息为背景,描绘了太液池的秋日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盛世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水波荡漾的秋日景象和人们的欢聚,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诗中“太液秋鲸攫”一句,直接引入了太液池的景象,带有生动的画面感。红蓼底的龙舟和凤艒,象征着秋日的闲适与欢快。在回忆的部分,诗人对汉武帝的描写,展现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繁华的怀念。
“何处觅,秋千索”,在诗中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求,而“自惜书生难得见”则道出了诗人对书生理想的无奈与遗憾。这种情感在整首诗中反复出现,给人以深思。
整首词以乐声作为结尾,暗示着尽管现实的无奈,但美好的回忆依旧存在,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诗人在对比今昔的同时,也通过自然的意象表达了内心的感慨,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 诗中的意象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太液”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太湖
B. 太液池
C. 太原
“何处觅,秋千索”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怀念过去
B. 渴望美好
C. 对现实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汉武帝”象征着什么?
A. 个人理想
B. 历史的辉煌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贺新郎 秋日行西苑仍用前韵》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