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米元章蚕赋帖赞》

时间: 2025-07-26 12:38:44

诗句

桑枯之利被天下,而不足以芘一女。

鬓蓬手筥,而身不缕。

云织雾组,便疏曲户。

世之类此者,又何可胜数。

是将谁尤,曰本是务。

彼弃我取,维终以无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2:38:44

原文展示

米元章蚕赋帖赞

桑枯之利被天下,而不足以芘一女。
鬓蓬手筥,而身不缕。
云织雾组,便疏曲户。
世之类此者,又何可胜数。
是将谁尤,曰本是务。
彼弃我取,维终以无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桑树枯萎的利益遍布天下,却连一个女子的需求都无法满足。
鬓发蓬松,双手粗糙,却没有衣物遮身。
在云雾中织造、在空中编织,便形成了疏松的曲折门窗。
世间像这样的人,又何止一数。
究竟要怪谁呢?本来就是这样的责任。
他们抛弃我去获取,最终却仍然没有得到安身之处。

注释

字词注释:

  1. 桑枯之利:指桑树枯萎后所剩的价值或利益。
  2. :古代指女性,尤其是指那些需要照顾和关爱的女性。
  3. 鬓蓬:形容头发凌乱不堪。
  4. 云织雾组:形容像云雾一样编织的事物,可能指代某些复杂的事情。
  5. 疏曲户:形容门窗不紧密而显得松散的样子。
  6. :连词,用于连接句子。
  7. :指居住的地方,也有穷困的意思。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桑”与“蚕”,暗示了古代农耕社会对蚕丝产业的依赖。同时,诗中可能隐含着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反映出诗人对底层人民困境的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民生,常借物抒怀,展现出深厚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米元章蚕赋帖赞》创作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蚕桑产业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与不公,寄托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桑树和蚕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冷漠与人情的淡薄。首句中提到的“桑枯之利”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无奈叹息,更是对人性冷漠的深刻揭示。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桑树的枯萎与人们的无情对比,表现出对弱者困境的关切。

接下来的“鬓蓬手筥”两句,生动描绘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女性形象,体现了社会对女性的忽视与不公。诗中的“云织雾组”则带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暗示了生活的复杂与无奈。最后的“彼弃我取”则揭示了人们为了利益而抛弃他人的冷酷现实,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一幅弱者挣扎求生的画面,深刻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冷漠与不公,值得读者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桑枯之利被天下:桑树的枯萎使得利益遍及四方,暗示了资源的分配不公。
  2. 而不足以芘一女:却连一个女子的需求都无法满足,直接指出社会对女性的忽略。
  3. 鬓蓬手筥,而身不缕:描写无依无靠的女子形象,传达出悲惨的生存状态。
  4. 云织雾组,便疏曲户:复杂的生活状态,如同云雾般难以捉摸。
  5. 世之类此者,又何可胜数:对社会中类似境遇的人感到沉痛与无奈。
  6. 是将谁尤,曰本是务:质问社会的责任归属,反映出一种无奈与绝望。
  7. 彼弃我取,维终以无窭:揭示了社会利益追逐下的冷酷,最终仍是无家可归。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人们的困境比作“桑枯”,暗示了经济和情感的双重枯竭。
  2. 拟人:云织雾组的描写给生活以生命,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
  3.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切批判与对弱者的同情,反映了个体在社会大潮中的无奈与挣扎,呼唤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农耕与生活的基础,代表了社会的根基。
  2. :象征着脆弱和无助,体现了对女性及底层人民的关怀。
  3. 云雾:代表生活的复杂与不确定性,暗示着人生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米元章蚕赋帖赞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之美
    B. 社会不公
    C. 爱情悲剧
    D. 战争苦痛

  2. 诗中提到的“桑枯之利”主要指什么?
    A. 资源的枯竭
    B. 生态的恶化
    C. 经济的繁荣
    D. 人性的冷漠

  3. 诗的最后一句“彼弃我取,维终以无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无奈
    C. 幸福
    D. 希望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人民困苦的情境。
  2. 白居易《卖炭翁》:描绘了底层人民的艰辛与悲惨,具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岳珂的《米元章蚕赋帖赞》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但岳珂更侧重于个体的无助与柔弱,而杜甫则更多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与人们的痛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岳珂诗集》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4. 《古代诗词与社会变迁》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米元章蚕赋帖赞》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行香归 重过寿泉,忆与杨九别时,因题店壁 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韵(同用淹字) 春眠 疑梦二首 喜晴联句 九江北岸遇风雨 二月五日花下作 恻恻吟 滩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屯粮积草 望眼巴巴 择福宜重 埋头顾影 杂感 龍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疑误天下 枭蛇鬼怪 见字旁的字 車字旁的字 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临渊结网 了事痴 四字头的字 宗结尾的成语 遗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