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8:39
原文展示:
送韦侍御赴上都 张谓 〔唐代〕
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 更谒麒麟殿,重簪獬豸冠。 月明湘水夜,霜重桂林寒。 别后头堪白,时时镜里看。
白话文翻译:
朝廷的征召令下达,选拔监察官员十分困难。 再次进入麒麟殿朝见,重新戴上象征监察官的獬豸冠。 月光照耀着湘江的夜晚,霜冻使得桂林的气候更加寒冷。 分别之后,头发恐怕会变白,时常在镜中观察自己的变化。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谓,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谓送别韦侍御赴上都(即长安)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韦侍御的敬重和对其前程的祝愿,同时也流露出离别的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韦侍御赴上都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朝廷选拔人才的感慨。诗中“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一句,既表达了对朝廷选拔监察官员的严肃性的认识,也隐含了对韦侍御才能的认可。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月明湘水夜,霜重桂林寒”,增强了离别的氛围,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沉。结尾的“别后头堪白,时时镜里看”则直接表达了离别后的忧愁和对友人未来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送别和对离别后的忧愁。通过对朝廷选拔人才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獬豸冠”象征什么? A. 监察官员 B. 军事将领 C. 文官 D. 皇帝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湘水”位于哪个地区? A. 湖南 B. 湖北 C. 广西 D. 广东 答案:A
诗的结尾“别后头堪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