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韦侍御赴上都》

时间: 2025-05-05 15:08:39

诗句

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

更谒麒麟殿,重簪獬豸冠。

月明湘水夜,霜重桂林寒。

别后头堪白,时时镜里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8:39

原文展示:

送韦侍御赴上都 张谓 〔唐代〕

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 更谒麒麟殿,重簪獬豸冠。 月明湘水夜,霜重桂林寒。 别后头堪白,时时镜里看。

白话文翻译:

朝廷的征召令下达,选拔监察官员十分困难。 再次进入麒麟殿朝见,重新戴上象征监察官的獬豸冠。 月光照耀着湘江的夜晚,霜冻使得桂林的气候更加寒冷。 分别之后,头发恐怕会变白,时常在镜中观察自己的变化。

注释:

  • 天朝:指朝廷。
  • 辟书:征召令。
  • 风宪:指监察官员。
  • 麒麟殿:古代宫殿名,这里指朝廷。
  • 獬豸冠:古代监察官的帽子,象征公正。
  • 湘水:湘江,流经湖南。
  • 桂林:地名,今广西桂林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谓,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谓送别韦侍御赴上都(即长安)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韦侍御的敬重和对其前程的祝愿,同时也流露出离别的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韦侍御赴上都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朝廷选拔人才的感慨。诗中“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一句,既表达了对朝廷选拔监察官员的严肃性的认识,也隐含了对韦侍御才能的认可。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月明湘水夜,霜重桂林寒”,增强了离别的氛围,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沉。结尾的“别后头堪白,时时镜里看”则直接表达了离别后的忧愁和对友人未来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朝廷下达征召令,选拔监察官员十分困难,这里既表达了对朝廷选拔人才的严肃性,也暗示了韦侍御的才能。
  • “更谒麒麟殿,重簪獬豸冠”:再次进入麒麟殿朝见,重新戴上獬豸冠,象征韦侍御的职责和地位。
  • “月明湘水夜,霜重桂林寒”:月光照耀湘江的夜晚,霜冻使得桂林的气候更加寒冷,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离别的氛围。
  • “别后头堪白,时时镜里看”:分别之后,头发恐怕会变白,时常在镜中观察自己的变化,直接表达了离别后的忧愁和对友人未来的关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别后头堪白”,比喻离别带来的忧愁使得头发变白。
  • 对仗:如“月明湘水夜,霜重桂林寒”,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送别和对离别后的忧愁。通过对朝廷选拔人才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月明、湘水、霜重、桂林,这些词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离别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獬豸冠”象征什么? A. 监察官员 B. 军事将领 C. 文官 D. 皇帝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湘水”位于哪个地区? A. 湖南 B. 湖北 C. 广西 D. 广东 答案:A

  3. 诗的结尾“别后头堪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风格更为淡雅。

诗词对比:

  • 张谓的《送韦侍御赴上都》与王维的《送别》:两者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张谓的诗更加注重对朝廷和友人才能的描述,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张谓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唐代诗歌的背景和历史环境,有助于理解张谓的诗作。

相关查询

秋景 鹤唳清露垂 秋景 蛩响乱秋阴 秋景 客愁连蟋蟀 秋景 十日菊 秋景 悠然见南山 秋景 于今九日 秋景 风雨近重阳 秋景 疏雨滴梧桐 秋景 夜雨更秋风 秋景 秋风思鲈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数米量柴 翠羽明珰 包含辏的词语有哪些 艾杀 鬯字旁的字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不直一文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输油管 疑疑惑惑 沁人肺腑 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轻船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长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迩安远至 山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