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筠矶待月》

时间: 2025-04-22 00:42:56

诗句

偶坐松根送落晖,竹风零露湿人衣。

乱萤点水只自照,宿鸟赴林犹并飞。

玉塔微澜秋月吐,澄江净练夜潮归。

好山不负平生约,故傍吾庐翠作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0:42:56

原文展示:

《筠矶待月》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偶坐松根送落晖,
竹风零露湿人衣。
乱萤点水只自照,
宿鸟赴林犹并飞。
玉塔微澜秋月吐,
澄江净练夜潮归。
好山不负平生约,
故傍吾庐翠作围。

白话文翻译:

我偶然坐在松树根下,送走了夕阳的余晖,
竹林中的微风和露水湿润了我的衣裳。
萤火虫在水面上闪烁,只有它们在自顾自地照明,
栖息的鸟儿飞向林间,依然成群而行。
玉塔映照着微波荡漾,秋月从中吐出光辉,
澄清的江水如绸缎般流淌,夜潮悄然归来。
美丽的山川不会辜负我一生的约定,
所以我依偎在这山水之间,翠绿环绕着我的居所。

注释:

  • 偶坐: 偶然坐下,表示一种随意的状态。
  • 松根: 松树的根部,此处指坐着的地方。
  • 落晖: 夕阳的余晖。
  • 竹风零露: 竹林中凉爽的风和露水。
  • 乱萤: 形容萤火虫在夜晚飞舞的情景。
  • 玉塔: 可能指寺庙或故宫中的塔,象征高雅和宁静。
  • 微澜: 微微的波纹。
  • 澄江净练: 清澈的江水如同练绸一般。
  • 平生约: 一生的承诺。
  • 吾庐: 我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字彦甫,号竹溪,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山水景致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作者生活的某个宁静时刻,表达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诗中描绘的秋天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宁静与美好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筠矶待月》是一首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内心宁静的作品。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秋夜山水的优美图景。开篇“偶坐松根送落晖”,既点明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状态,又引出夕阳西下的景象,瞬间勾勒出一种静谧的环境。接下来的“竹风零露湿人衣”,则通过竹林的微风和露水,营造出一种清新、湿润的氛围,仿佛让读者感受到那一丝丝的凉意。

“乱萤点水只自照”一句,描绘了夜晚萤火虫在水面闪烁的景象,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灵动。接着“宿鸟赴林犹并飞”则表现了鸟儿归巢的情景,流露出一种归属感和生活的平静。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玉塔微澜秋月吐”的景象,月光映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宛如玉塔吐出清辉,既有意象的美感,也传达了诗人心中的宁静。最后两句,“好山不负平生约,故傍吾庐翠作围”,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珍视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愿意与自然为伴,守护这份宁静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偶坐松根送落晖”:随意坐下,送走余晖,表现出一种闲适的心情。
  • “竹风零露湿人衣”:竹林中的风带来露水,暗示了自然的清新。
  • “乱萤点水只自照”:萤火虫在水面闪烁,生动表现夜晚的景象。
  • “宿鸟赴林犹并飞”:鸟儿归林,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 “玉塔微澜秋月吐”:秋月映照,波光荡漾,展现出夜的静谧之美。
  • “澄江净练夜潮归”:清澈的江水如绸,夜潮归来,表现自然的规律。
  • “好山不负平生约”:山水不负诗人一生的期望。
  • “故傍吾庐翠作围”:诗人愿在这美丽的山水中栖息,形成一种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净练”,形象生动。
  • 拟人:如“乱萤点水只自照”,赋予萤火虫以生命。
  • 对仗:如“玉塔微澜秋月吐,澄江净练夜潮归”,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沉思,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根: 稳固与宁静的象征。
  • 竹风: 清新、自然的象征。
  • 萤火虫: 生命与希望的象征。
  • 玉塔: 高雅与宁静的象征。
  • 秋月: 寂静与思考的象征。
  • 澄江: 纯净与和谐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筠矶待月》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诗中“乱萤点水只自照”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A. 夕阳西下
    B. 夜晚的萤火虫
    C. 清晨的露水

  3. 诗中提到的“玉塔”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高雅与宁静
    C. 热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与自然的和谐。
  • 孟浩然的《春晓》: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津》与《筠矶待月》: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象,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李弥逊则强调自然美的宁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弥逊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范少才在峡中寄李季允二首 次韵李彭州乞鹤于虞万州 李郎中 其二 和王太博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 送王考功 肩吾生日三绝句 感皇恩·三峡打头风 送苏大著知吉州分韵得章字 后殿侍立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字旁的字 终养天年 愦毒 轻财重义 三亲六故 文开头的成语 包含逸的成语 玄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蔑杀 有勇知方 鸟字旁的字 包含簋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宗庙丘墟 云消雨散 连襼 六笙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