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0:4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0:42:56
《筠矶待月》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偶坐松根送落晖,
竹风零露湿人衣。
乱萤点水只自照,
宿鸟赴林犹并飞。
玉塔微澜秋月吐,
澄江净练夜潮归。
好山不负平生约,
故傍吾庐翠作围。
我偶然坐在松树根下,送走了夕阳的余晖,
竹林中的微风和露水湿润了我的衣裳。
萤火虫在水面上闪烁,只有它们在自顾自地照明,
栖息的鸟儿飞向林间,依然成群而行。
玉塔映照着微波荡漾,秋月从中吐出光辉,
澄清的江水如绸缎般流淌,夜潮悄然归来。
美丽的山川不会辜负我一生的约定,
所以我依偎在这山水之间,翠绿环绕着我的居所。
作者介绍: 李弥逊,字彦甫,号竹溪,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山水景致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作者生活的某个宁静时刻,表达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诗中描绘的秋天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宁静与美好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筠矶待月》是一首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内心宁静的作品。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秋夜山水的优美图景。开篇“偶坐松根送落晖”,既点明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状态,又引出夕阳西下的景象,瞬间勾勒出一种静谧的环境。接下来的“竹风零露湿人衣”,则通过竹林的微风和露水,营造出一种清新、湿润的氛围,仿佛让读者感受到那一丝丝的凉意。
“乱萤点水只自照”一句,描绘了夜晚萤火虫在水面闪烁的景象,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灵动。接着“宿鸟赴林犹并飞”则表现了鸟儿归巢的情景,流露出一种归属感和生活的平静。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玉塔微澜秋月吐”的景象,月光映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宛如玉塔吐出清辉,既有意象的美感,也传达了诗人心中的宁静。最后两句,“好山不负平生约,故傍吾庐翠作围”,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珍视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愿意与自然为伴,守护这份宁静与美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沉思,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筠矶待月》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乱萤点水只自照”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A. 夕阳西下
B. 夜晚的萤火虫
C. 清晨的露水
诗中提到的“玉塔”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高雅与宁静
C. 热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