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0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02:20
题凤翔西郭新亭
作者:姚合 〔唐代〕
西郭尘埃外,新亭制度奇。
地形当要处,人力是闲时。
结构方殊绝,高低更合宜。
栋梁清俸买,松竹远山移。
佛寺幽难敌,仙家景可追。
良工惭巧尽,上客恨逢迟。
两面寒波涨,当前软柳垂。
清虚宜月入,凉冷胜风吹。
宴赏军容静,登临妓乐随。
鱼龙听弦管,凫鹤识旌旗。
泛鹢春流阔,飞觞白日欹。
闲花长在户,嫩藓乍缘墀。
永望情无极,频来困不辞。
云峰晴转翠,烟树晓逾滋。
向野惟贪静,临空遽觉危。
行人如不到,游乐更何为。
在西郭的尘埃之外,新亭的建筑风格奇特。
这里的地势恰当,人们在闲暇之时来此游玩。
结构设计独特,建筑高低错落有致。
用清新的木材建造,远处的松竹与山景交相辉映。
佛寺的幽静无法与之抗衡,仙人的景致可以追寻。
工匠们都感到惭愧,因为他们的技艺不及这亭子之美,
而来此游玩的贵客们对此怨恨相逢太迟。
两边的波涛涌动,眼前的软柳低垂。
清幽的环境适合明月入照,凉爽的微风更胜于烈日。
在这里宴请赏玩,军容显得安静,随意登高,乐声不断。
鱼龙在听着乐器的演奏,鸭鹤也能识别旗帜。
轻舟在春水中悠然划过,举杯畅饮在白日下恣意。
闲花常在门前,嫩绿的青苔刚刚在台阶上缠绕。
对远方的景致无限眷恋,频频光临却从不厌倦。
云峰在晴空中转为翠绿,烟树在晨曦中更加滋润。
向往大自然的安静,临近空中又觉得危机四伏。
若行人未曾到来,游乐又有何意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姚合,生于唐代,字子文,号希言,晚唐著名诗人,擅长律诗和古诗,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人文场景。
创作背景:
《题凤翔西郭新亭》写于姚合游览凤翔时,看到新亭的独特建筑和周围美丽的自然景色,因而产生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新亭的赞美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题凤翔西郭新亭》是一首描写山水与建筑美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理解。在诗中,姚合通过对新亭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其独特的结构和环境的优雅。诗的前半部分主要聚焦于亭子的设计与周围景色的和谐,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游玩者的感受与心理描写,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寒波”、“软柳”、“清虚”等,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文景观的赞美。特别是“清虚宜月入,凉冷胜风吹”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清夜与凉风的独特感受,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生动,运用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音乐性,增添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姚合通过对新亭及其周围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描写新亭为主线,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新亭制度奇”中的“制度”指的是什么?
A. 建筑风格
B. 人员安排
C. 规章制度
诗中提到的“良工惭巧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C. 满足
诗中“云峰晴转翠”描述的是哪个时段的景象?
A. 黄昏
B. 晨曦
C. 正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题凤翔西郭新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生活的和谐。前者侧重于建筑与自然的结合,后者则强调山水的悠然与宁静,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体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