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3:42
泉眼高千尺,山僧取得归。
架空横竹引,凿石透渠飞。
洗药溪流浊,浇花雨力微。
朝昏长绕看,护惜似持衣。
泉水的源头高达千尺,山中的僧人将它引回寺庙。
用竹子架起水管,引导水流,凿石开渠让水奔流。
溪水冲洗药材时变得浑浊,浇灌花草时却显得无力。
日夜围绕着观看,像是小心翼翼地护持着衣服。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山僧”与“泉水”均可与道教、禅宗的隐逸精神相联系,尤其是隐士对自然的依赖与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姚合,唐代诗人,字景仁,号青莲,出生于今河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泉水引入寺院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观察与思考。此时社会动荡,诗人选择隐居,借山水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题僧院引泉》通过描绘山中泉水的引导与日常生活,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全诗结构严谨,前两句交代泉水的来源及引导方式,后两句则表述了水流的特性及隐士的细心呵护。以“泉眼高千尺”的开篇,给人以清新、幽远的感觉,接下来的竹子与石头、水流与药材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细致关怀。
诗中反复出现的“洗药”和“浇花”体现了隐士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特别是“浇花雨力微”,展现了诗人对花草生命的脆弱与珍惜,赋予了诗篇一种温暖的情感。最后一句“护惜似持衣”,则将这种情感升华,强调了隐士对生活的珍视,仿佛在说,生活的点滴都值得我们小心呵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多用比喻和对仗,如“洗药”和“浇花”形成对比,展现了生活的不同层面。整首诗的语言简练、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细腻呵护,展现了隐士的理想与追求。
诗中“泉眼高千尺”中的“泉眼”指什么?
“洗药溪流浊”中,溪水为何变得浑浊?
“护惜似持衣”中的“持衣”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