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无题》

时间: 2025-05-05 20:31:13

诗句

千树琅玕碧玉梢,秋声半夜浙江潮。

小庭寂寞无人到,谁与同吹月下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31:13

诗词名称: 无题

作者: 陈允平 〔宋代〕

原文展示:

千树琅玕碧玉梢,秋声半夜浙江潮。小庭寂寞无人到,谁与同吹月下箫。

白话文翻译:

千树如琅琊般的碧玉在树梢上摇曳,半夜秋风中传来浙江的潮声。在这小小的庭院里,静悄悄没有人来访,谁能和我一起在月下吹箫呢?

注释:

  • 琅玕:一种名贵的树木,常用来形容美丽的事物。
  • 碧玉:形容树木的颜色鲜绿如玉。
  • 浙江潮:指的是浙江地区的潮水声,表明时间的秋夜。
  • 小庭:指的是作者的庭院,空间狭小,显得孤寂。
  • :一种古代的吹奏乐器。

典故解析:

“月下箫”可引申为古代文人雅士在月下抚琴吟唱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自我孤独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细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秋夜,诗人独处于庭院,感受到寂寞与孤独,借助自然景象和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无题》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勾勒出一个秋夜的寂静场景。诗人通过“千树琅玕碧玉梢”描绘出一种生机盎然的画面,然而接下来的“秋声半夜浙江潮”则瞬间将意境转向了秋天的寂寥,展现了夜的静谧与无声的思考。小庭的孤寂和无人到访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最后一句“谁与同吹月下箫”则流露出对陪伴的渴望,诗人在月下独自吹箫的想象中,显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孤独的无奈。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情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思与感慨,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树琅玕碧玉梢: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不同于传统的枯寂,反而传达出一种自然的美。
  2. 秋声半夜浙江潮:由美转向安静,秋声的潮水声增添了夜的神秘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3. 小庭寂寞无人到:此句转向内心的孤独,庭院的寂静象征着人际关系的疏离。
  4. 谁与同吹月下箫:表达了对友人的渴望,透过音乐的语言寻求情感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比作“琅玕碧玉”,增强了视觉的美感。
  • 拟人:秋声被赋予了生命,仿佛在与人对话。
  • 对仗:全诗形式工整,增添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孤独与渴望,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邃而孤寂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琅玕:美丽、珍贵,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秋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带来思考与反省。
  • 月下箫:代表着艺术与情感的交融,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千树琅玕碧玉梢”中的“琅玕”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一种树木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花卉

  2. 诗中提到的“秋声”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D. 愤怒

  3. “谁与同吹月下箫”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友情
    C. 权力
    D. 地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夜雨寄北》

诗词对比:

《月下独酌》与《无题》均表现了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李白的豪放与陈允平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在豪情中表达孤独,后者则在清雅中流露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百家讲坛》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东山彭泽 邓郁 村居 次韵陈钧甫郊行 初冬过诃林寺净隐禅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字旁的字 衣架饭囊 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瑜的成语 阮舍 建之底的字 绘声绘色 道尽途穷 急疾 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风流旖旎 旰食宵衣 一人向隅,一堂不欢 角字旁的字 前赴后继 食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吊袜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