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2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21:09
题朱泽民小景并诗后
作者:吴宽 〔明代〕
睢阳画癖不可医,
睢阳作画真画师。
岂惟长绢善挥洒,
只此短纸谁能为。
野旷天寒气萧爽,
人坐茅亭绝尘想。
阶前旧雨客不来,
天末晴云心独往。
青山滴滴青于苔,
平地忽见芙蓉开。
秋声似向耳边起,
石上乔松若个栽。
意长要在无多笔,
余墨淋漓缀唐律。
诗中有画画中诗,
百年再见王摩诘。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画作的热爱与思考。开头提到睢阳的画技无人能比,强调画师的技艺独特。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寒冷野外的宁静画面,坐在茅亭中,思绪飘远。随后的描写中,青山和芙蓉花交相辉映,秋声渐起,石头上的松树仿佛在微风中摇曳。最后,诗人表达了意境的追求,认为不需要过多的笔墨,余墨的韵味已足够,强调了诗画相融的关系,最后提到王摩诘(王维),表达了对其作品的向往与敬仰。
作者介绍:吴宽,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体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吴宽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中,反映了他在生活中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融合了绘画与诗歌的艺术特征,展现了吴宽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诗的开头,对睢阳的画技给予高度评价,展示了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尊重与向往。接着,诗人转向描绘冬日的野外景色,表达了一种孤独却又清新的情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诗人展示了秋声与青山的共鸣,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最后,诗人强调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念,显示了他对艺术形式的深刻理解与融合。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颂扬,更是对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吴宽作为一位文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艺术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表达了诗与画相互融合的理念,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睢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苏
B. 河南
C. 浙江
D. 四川
诗人认为,长绢与短纸的区别是什么?
A. 画技的高低
B. 材料的优劣
C. 纸张的大小
D. 无法比较
“意长要在无多笔”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要写很多字
B. 意境更重要,不在于笔墨的多少
C. 需要用很多工具
D. 画要画得细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