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7:56
诗词名称: 长相思
作者: 王荪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见时羞。别时愁。
两次三番不自由。
教侬怎罢休。
倦梳头。怕凝眸。
明月光中上小楼。
摄山红叶秋。
白话文翻译:
见面时感到害羞,分别时满心愁苦。
两三次相聚都无法自在,
叫我如何才能放下这份情感?
梳理头发感到疲倦,害怕与他对视。
在明亮的月光下,独自登上小楼,
看到山间红叶映秋的美景。
注释:
典故解析:
“明月”常作为思乡、思念的意象,象征着人的情感寄托;“红叶”则常常与秋天相连,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离别的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荪,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作常以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人间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长相思》是王荪对情感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可能来源于他个人的爱情经历或对身边人情感的观察。诗中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体现了清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歌鉴赏:
《长相思》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相思之苦。全诗从见面时的羞怯,到分别时的愁苦,展现了一种细腻而深沉的情感体验。诗人通过“明月”和“红叶”这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孤独而美丽的氛围,暗示着思念的无奈和秋天的凋零。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浓烈,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爱人深切的思念和无法相聚的无奈,表现出对爱情的期待与失落。整首诗在形式上较为简洁,却在内容上极具深度,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令人感受到那种“欲言又止”的情感纠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深刻反映出相思之苦和时间流逝带来的伤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爱情的复杂与美好。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见时羞”表达的情感是:
A. 开心
B. 羞涩
C. 愤怒
“别时愁”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明月”主要象征:
A. 友谊
B. 思念
C. 财富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长相思》与李煜的《相见欢》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但李煜的诗风更为悲怆,而王荪则通过秋天的意象增添了些许温柔的美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