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8:2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8:20:23
作者:杜荀鹤 〔唐代〕
时清只合力为儒,不可家贫与善疏。
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沿溪摘果霜晴后,出竹吟诗月上初。
乡里老农多见笑,不知稽古胜耕锄。
在这个清明的时代,我只愿努力学习做个儒者,不愿因家庭贫困而疏于学问。
我把房子旁边的三亩地卖掉,换来窗下的一床书籍。
在溪边摘果子,待霜雪晴和之后,月光初上时,我在竹林中吟诗。
乡里的老农常常嘲笑我,不知道追求古代的学问、文化,胜过单纯耕作。
作者介绍:杜荀鹤,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字希声,号澹庵,晚号杜溪。其诗风清新淡雅,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社会政治清明的时期,诗人表达了他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农业生活的思考。通过对比,表现出他宁愿牺牲物质利益也要追求精神生活的决心。
杜荀鹤的《书斋即事》是一首意蕴深厚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乡村生活的反思。诗的开头,诗人以“时清只合力为儒”表达了当下社会的良好氛围,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不愿意因为家庭贫困而放弃追求知识的理想,这是诗人在时代背景下的自我期许。
接着,诗人提到“卖却屋边三亩地”,这一行为象征了他对物质世界的放弃,换取的是精神上的富足——“窗下一床书”。这里展现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体现了他宁愿简朴生活也要充实内心的理想。
在描绘自然的场景中,诗人通过“沿溪摘果霜晴后”和“出竹吟诗月上初”展现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在闲适环境中创作诗歌的乐趣。这种生活方式与乡村老农的耕作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诗人与传统农村价值观的不同立场。
最后一句“乡里老农多见笑”,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眼光的超越,强调了文化和知识的价值高于物质的劳作。整首诗在追求个人理想与社会评价的矛盾中,展现了诗人的坚定和深邃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追求学问的价值高于物质生活。诗人通过个人选择反映出对时代的思考,揭示了精神生活的可贵。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卖却屋边三亩地”象征什么?
A. 物质的追求
B. 追求知识
C. 家庭的富裕
答案:B
诗人认为“稽古胜耕锄”意味着什么?
A. 学习古代知识比耕作更重要
B. 耕作比学习重要
C. 传统农业不可缺少
答案:A
“时清只合力为儒”中的“儒”指的是?
A. 农民
B. 学者
C. 商人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