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2:40
笋舆摇兀去程赊,岭路羊肠狭且斜。
只见万山迷眼界,正无多地看人家。
当庭锄土栽桑柘,成级开田种麦麻。
可喜此邦皆务实,学儒学稼是生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出乡时的情景,坐着竹舆缓缓前行,路途崎岖狭窄,只能见到重重叠叠的山峰,几乎看不到人家的踪影。在院子里锄土种植桑树和柘树,开垦土地种植小麦和麻。令人欣慰的是,这个地方的人们都脚踏实地,既学习儒家学问,也从事农业生产。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可以看出诗中强调的务实精神与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呼应,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和儒学的重视。
陈炎,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崇尚文治和重农的时代。他的诗作多描绘乡村生活,体现了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农耕文化的赞美。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离开故乡时,表现了他对乡土的思念和对乡亲务实生活的赞美,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农耕文化的重视。
《出乡》是一首浓缩了乡情与务实精神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出乡途中所见的山水和乡村的耕作场景。诗的开篇,竹舆在崎岖的山路上摇晃,给人一种缓慢而又艰辛的感觉,令人感受到离乡的无奈与沉重。接着,诗人描绘了连绵的山峦,似乎在表达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对故乡的怀念与眷恋。
后半部分则转入对乡土生活的赞美,诗人通过描写农田的耕作,展现了乡村人民的勤劳与务实。这种对农业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务实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乡村务实生活的赞美,展示了对儒家文化和农业的重视,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中“笋舆”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诗中提到的“学儒学稼”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