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3:55
作者: 陈睍 〔宋代〕
肩舆行到竹边村,
竹里僧房尽闭门。
小洞颇闻三里近,
残僧今有一人存。
旋沽薄酒欺寒力,
未怯春泥踏雨痕。
笑觅梅花伴归去,
断桥流水月黄昏。
肩舆来到竹林旁的小村庄,
竹林里的僧房都关着门。
从小洞里隐约听见三里外的声音,
残留的僧人如今只剩下一个。
我转身买了一瓶薄酒来驱散寒意,
不怕春天的泥泞,踏上雨后的痕迹。
我笑着寻找梅花伴我归去,
在断桥边,流水映照着黄昏的月光。
作者介绍: 陈睍,宋代诗人,其作品常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题材,风格细腻、含蓄。
创作背景: 《游晓觉寺》写于诗人游览寺庙期间,表现了他对孤独与自然的感悟。宋代社会文化繁荣,但也存在着诗人对世俗的思考与反思。
《游晓觉寺》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寺庙环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首联“肩舆行到竹边村”以简单的场景引入,竹林象征着清雅与幽静,暗示诗人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远离尘世的愿望。接下来的“竹里僧房尽闭门”,则勾勒出寺庙的冷清,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人心的淡漠。
诗中提到“残僧今有一人存”,这是对僧人及其生活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当下宗教信仰淡化的无奈与惋惜。而后面的“旋沽薄酒欺寒力”,则是诗人用酒来驱散内心的寒意,展现出一种人生态度:在孤独中寻求小小的温暖与慰藉。
结尾“笑觅梅花伴归去,断桥流水月黄昏”则将孤独的心境与自然景色巧妙结合,梅花的意象在此再度出现,象征着希望与坚韧。诗人在黄昏时分的归途中,感慨万千,似乎在思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充满哲理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他在静谧中寻求内心安宁的愿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肩舆”是什么?
诗中“残僧”指的是?
“笑觅梅花伴归去”中的“梅花”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