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3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34:57
题广福寺轩
作者: 陈睍〔宋代〕
小轩架寒溜,激激鸣水苍。
老僧不靳惜,借与一榻凉。
枕流暂憩息,清飚袭衣裳。
蝉声亦多思,牵引昼梦长。
俗虑顿消处,栩栩无何乡。
翻嫌市廛中,吏隐殊相妨。
未赋渊明归,祗益袁君狂。
平生不勇决,恋恋粟一囊。
何如水西头,飞云共徜徉。
日寻方外游,煮茗烧妙香。
此致渺未遂,啸歌空自伤。
坐待山月明,拿舟泛沧浪。
小小的楼阁架在寒冷的水流旁,水声潺潺,清脆悦耳。
老僧不吝惜,借给我一榻凉快的地方。
我枕着流水暂时停歇,清风袭来拂动我的衣裳。
蝉鸣声声引发许多思绪,拉长了我的昼梦。
在这里俗世的烦忧顿时消散,恍若置身于无忧的境地。
我反而厌恶喧嚣的市镇,官吏的隐秘让我倍感困扰。
我尚未像陶渊明那样归隐,反而更加沉迷于袁隆平的狂放。
我一生不敢果断,依然恋恋不舍那一囊粟米。
不如去水西头,与飞云一起徜徉。
白天寻求超脱,煮茶品香。
然而这样的追求未能得逞,空自吟唱悲伤。
我静待山月升起,划舟泛游于沧浪之中。
作者介绍:陈睍(生卒年不详),字子奎,号岘山,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雅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广福寺轩,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烦扰的逃避。此时正值宋代社会动荡,诗人借此表达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题广福寺轩》是一首充满山水意境的诗作,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开头描绘了小轩旁的流水声,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诗人借此场景引出自己的闲适心境。老僧的慷慨和温情让人倍感亲切,借榻于他,似乎在瞬间卸下了世俗的重担。接着,诗人以枕水而息,清风袭衣的意象,渲染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蝉声的引发思绪,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深邃与感伤,似乎在诉说着对过往的追忆与感慨。诗中“俗虑顿消处,栩栩无何乡”一句,描述了在这片刻的宁静中,烦恼与忧虑被一扫而空,恍若置身于理想的桃花源中。
后半部分,诗人反思自身的处境,提到未能如陶渊明那般逃离尘世,感到无奈与彷徨。用“恋恋粟一囊”抒发对物质的依恋,显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最后,诗人以“日寻方外游,煮茗烧妙香”表达了对清新生活的向往,虽然这种追求未能实现,最后还是选择静待月明,泛舟于水,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扰的逃避,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老僧不靳惜”中的“靳”是什么意思?
“飞云共徜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谁?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