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从元衡借庐山记偶成三首》

时间: 2025-05-02 21:41:29

诗句

吾家昔住匡庐北,少小未能知看山。

南北东西今老矣,欲从图籍见班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1:29

原文展示:

吾家昔住匡庐北,少小未能知看山。南北东西今老矣,欲从图籍见班班。

白话文翻译:

我家过去住在匡庐的北边,小时候未能懂得欣赏山景。如今无论南北东西,我都已老去,希望能从图书中看到详细的庐山风光。

注释:

  • 匡庐:指庐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 班班:清晰可见的样子。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怀念和对年老时无法亲临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晚年时,借阅庐山记后有感而发,表达了对年轻时未能充分欣赏庐山美景的遗憾。

创作背景: 诗人年老时,回忆起年轻时居住在庐山北边的情景,感慨时光流逝,自己已无法再亲自去欣赏庐山的美景,因此希望通过阅读图籍来弥补这一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情,通过对比年轻时的无知和年老时的遗憾,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深厚感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的“匡庐北”和“图籍见班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是诗人年轻时的居住地,后者则是他年老时寄托情感的方式。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家昔住匡庐北”:诗人回忆起年轻时居住在庐山北边的情景。
  • “少小未能知看山”:表达了年轻时未能懂得欣赏山景的遗憾。
  • “南北东西今老矣”:诗人感慨无论南北东西,自己都已老去。
  • “欲从图籍见班班”:希望能从图书中看到详细的庐山风光,弥补无法亲临的遗憾。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年轻时的无知和年老时的遗憾形成对比,强调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 象征:“图籍见班班”象征着诗人通过阅读来弥补无法亲临的遗憾。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意象分析:

  • 匡庐:象征着诗人年轻时的居住地和美好的回忆。
  • 图籍:象征着诗人年老时寄托情感的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匡庐”是指什么地方? A. 泰山 B. 庐山 C. 黄山 D. 华山

  2. 诗人为什么希望能从图籍中看到庐山风光? A. 因为他从未去过庐山 B. 因为他年轻时未能懂得欣赏山景 C. 因为他现在无法亲自去欣赏庐山 D. 因为他对图籍有特别的兴趣

答案: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李白《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庐山的情感,但苏轼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庐山的美景和对人生的思考,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庐山志》:详细介绍了庐山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的庐山意象。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缕曲 磻溪姜太公钓鱼台 金缕曲 云间感旧 金缕曲 今夜 金缕曲 其二 寄林姬汉上 金缕曲 金缕曲 宴寒碧庄醉后书壁 金缕曲 春晚山楼写怀 金缕曲 其四 金缕曲 西子 八叠前韵 金缕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擅作威福 木实 窜散 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卤莽灭裂 厂字头的字 拘结尾的成语 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羊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殚心竭虑 市道之交 役作 龝字旁的字 马虎眼 仁言利博 牧民 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