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望金华山绝句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7-29 07:35:19

诗句

云蔽云开山祇然,画无能事著诗传。

扁舟尽日无多厌,信手拈来亦漫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7:35:19

原文展示:

望金华山绝句四首 其二 赵蕃 〔宋代〕

云蔽云开山祇然,画无能事著诗传。 扁舟尽日无多厌,信手拈来亦漫编。

白话文翻译:

云雾遮蔽又散开,山峦依旧静谧。画技虽高,却难尽其妙,唯有诗篇能传其神韵。 小舟整日漂泊,不觉厌倦,随手拈来诗句,随意编织成篇。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蔽云开:指云雾的聚散变化。
  • 山祇然:山峦静谧不动的样子。
  • 画无能事:指绘画无法完全表达山的神韵。
  • 著诗传:通过诗歌来传达。
  • 扁舟:小船。
  • 无多厌:不感到厌倦。
  • 信手拈来:随手取来,形容写诗的随意和自然。
  • 漫编:随意编织,指写诗的过程。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创作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观赏金华山景色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以及随性创作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首句“云蔽云开山祇然”描绘了山峦在云雾变化中的静谧之美,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感。次句“画无能事著诗传”则表达了诗人认为绘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之美,而诗歌却能更好地传达这种神韵。后两句“扁舟尽日无多厌,信手拈来亦漫编”则展现了诗人随性创作的态度,无论是在舟中漂泊还是随手写诗,都充满了自在和乐趣。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自由态度,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云蔽云开”的动态变化,衬托出“山祇然”的静态美,形成动静结合的意境。
  • 次句强调诗歌在传达自然之美方面的独特优势,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自信。
  • 后两句通过“扁舟尽日无多厌”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接受和享受,而“信手拈来亦漫编”则展现了诗人创作的随意和自然。

修辞手法:

  • 动态与静态的对比:通过“云蔽云开”与“山祇然”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
  • 比喻:“画无能事”比喻绘画无法完全表达自然之美,而诗歌则能。

主题思想:

  • 诗歌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自由态度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蔽云开:动态的云雾变化,象征自然的变幻无常。
  • 山祇然:静态的山峦,象征自然的恒常和宁静。
  • 扁舟:象征诗人的漂泊生活和随性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蔽云开山祇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山峦在云雾变化中的静谧之美 B. 山峦在云雾变化中的动态之美 C. 山峦在云雾变化中的神秘之美 D. 山峦在云雾变化中的壮丽之美

  2. 诗人认为什么能更好地传达自然之美? A. 绘画 B. 诗歌 C. 音乐 D. 雕塑

  3. 诗中“扁舟尽日无多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厌倦漂泊 B. 享受漂泊 C. 逃避现实 D. 追求安定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诗歌创作的自由态度。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其他山水诗作,如《望金华山绝句四首》其他篇章,可以对比其对自然景色的不同描绘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诗人研究》:提供了对赵蕃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深入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遇·之十五 感遇·之十四 感遇·之十三 感遇·之十二 感遇·之十一 感遇·之十 感遇·之九 感遇·之八 感遇·之七 感遇·之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几不欲生 毋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龙睇 瓶罄罍耻 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黽字旁的字 千家万户 不安小成 下心 生字旁的字 挨门逐户 梢袋 好畤田 宛约 趋结尾的成语 汗开头的成语 自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