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观音赞》

时间: 2025-05-07 06:21:49

诗句

众生堕八难,身心俱丧失。

惟有一念在,能呼观世音。

火坑与刀山,猛兽诸毒药。

众苦萃一身,呼者常不痛。

何用呼菩萨,当自救痛者,不烦观音力。

众生以二故,一身受众苦。

若能真不二,则是观世音。

八万四千人,同时俱起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1:49

观音赞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众生堕八难,身心俱丧失。
惟有一念在,能呼观世音。
火坑与刀山,猛兽诸毒药。
众苦萃一身,呼者常不痛。
何用呼菩萨,当自救痛者,不烦观音力。
众生以二故,一身受众苦。
若能真不二,则是观世音。
八万四千人,同时俱起救。


白话文翻译

众生陷入八种困境,身心都在极度痛苦中失去。
唯有那一念的觉醒,才能呼唤观世音菩萨。
在火坑和刀山之间,猛兽和毒药环绕。
所有痛苦汇聚在一身,呼喊的人常常不会感到痛苦。
何必呼唤菩萨,应该自救痛苦的自己,不必麻烦观音的力量。
众生因两种原因,一身承受众多苦难。
如果能够真正做到不二,那便是观世音。
八万四千人同时也会齐心协力来救助。


注释

  • 众生堕八难:指众生遭遇的八种困苦,传统佛教中常提到的四种生死和四种情境。
  • 一念:指内心的觉悟。
  • 火坑与刀山:象征极端痛苦的境地。
  • 众苦萃一身:所有的苦难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 自救痛者:强调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脱痛苦。
  • 真不二:指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状态。
  • 八万四千人:象征众多信众,一起发心救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崇尚个性与自然,强调情感与自然的融合,其作品常有浓厚的个性与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观音赞》是在黄庭坚担任官职期间,受佛教思想影响而写的。这首诗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同时也强调自我救赎的重要性,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信仰与自我修行的思考。


诗歌鉴赏

《观音赞》通过对人间苦难的深刻描绘,展现了佛教哲学中“自救”与“他救”的辩证关系。诗中提到的“八难”与“众苦”,不仅是对生死苦难的直面,更是对人们内心深处痛苦的反思。黄庭坚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概括了众生的痛苦与救赎的希望。

诗中强调,虽然信仰观世音菩萨是一种力量的象征,但真正的解脱在于内心的觉醒与自我努力。通过“真不二”的哲学思考,诗人引导读者在痛苦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救赎,显示出他对人生苦难的深刻理解。

在艺术风格上,黄庭坚的诗歌兼具情感与哲理,融合了生动的意象与深邃的思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空间。整首诗不仅有助于宗教信仰的传达,同时也激励人们面对生活的苦难,保持内心的坚定与清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众生堕八难,身心俱丧失:描绘众生在苦难中的绝望。
  2. 惟有一念在,能呼观世音:强调内心觉悟的重要性。
  3. 火坑与刀山,猛兽诸毒药:象征生活中的极端痛苦。
  4. 众苦萃一身,呼者常不痛:说明痛苦的集中与呼唤的力量。
  5. 何用呼菩萨,当自救痛者,不烦观音力:提倡自我救赎,不依赖外力。
  6. 众生以二故,一身受众苦:揭示众生苦难的根源。
  7. 若能真不二,则是观世音:指向超越对立的智慧。
  8. 八万四千人,同时俱起救:象征众多信众齐心协力。

修辞手法:

  • 比喻:火坑与刀山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人间的苦难。
  • 对仗:诗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通过反复强调“自救”,加深诗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自我救赎的重要性,呼唤内心的觉醒,鼓励众生在面对痛苦时,积极寻求解脱而不是单纯依靠外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观世音:象征慈悲与救助的力量。
  • 八难:代表人生的苦难与困境。
  • 火坑、刀山:象征极端的痛苦与危险。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感,也传达了深刻的佛教思想,鼓励人们在苦难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众生堕八难”中的“八难”是指什么?

    • A. 人生的快乐
    • B. 生活中的挑战
    • C. 佛教中的八种困境
      答案:C
  2. 诗中“何用呼菩萨,当自救痛者”强调了什么?

    • A. 依赖他人
    • B. 自我救赎的重要性
    • C. 盲目祈祷
      答案:B
  3. “若能真不二”中的“不二”指的是什么?

    • A. 对立的存在
    • B. 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
    • C. 生活的复杂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心经》:同样探讨内心觉悟与解脱。
  2. 《南无阿弥陀佛》:反映信仰与自我救赎的主题。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长恨歌》相比,黄庭坚的《观音赞》更注重内心的觉醒与自救,而《长恨歌》则集中于爱情的悲剧与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黄庭坚诗文集》
  2. 《佛教与中国诗歌》
  3. 《宋代诗歌研究》

以上资料可供深入了解黄庭坚及其作品的背景与思想。

相关查询

赠白闍梨 送孝忠二首 赵岩 胡士彦挽词二首 八月十日二首 送苏迨 次韵苏公劝酒与诗 寄寇十一 送孝忠二首 王察院挽词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木牛流马 黹字旁的字 糹字旁的字 枯木死灰 肉字旁的字 包含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溢的词语有哪些 称道 西字头的字 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下海 出人头地 四点底的字 俗结尾的成语 改葬 自由自在 拽耙扶犁 包含充的成语 万世无疆 神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