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3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32:52
沁园春(乙卯咏桂)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晚出千林,中立三秋,清哉此花。
自鹫峰移下,碎成玉屑,蟾宫分到,缀作金葩。
粟许来微,薰天声价,较楚蕙庾梅还韵些。
真奇处,但餐沆瀣,不染繁华。
酒边一笑婆娑。疑香醉山中尊者家。
怅尘埃俗状,强颜羞对,风骚墨客,乐事堪夸。
月照才清,露浓尤馥,饮待夜深应更佳。
姑容我,胆瓶斜插,卧看窗纱。
晚霞映照下的千林万树中,独立在三秋时节,这花真是清丽无比。
从鹫峰移下,花瓣如同碎玉,蟾宫中的花朵,宛如金色的珠饰。
微风中带来的芬芳,似乎比楚地的蕙草和梅花还要动人。
最奇妙的地方是,我只享受这清香,不受世俗繁华的影响。
酒杯旁我轻轻一笑,心中似有疑惑,醉意朦胧,仿佛在山中贤者的家。
对尘世的繁杂感到无奈,却又强颜欢笑,风骚的文人,乐事堪自夸。
月光照耀下的景色清丽,露水更加浓郁芬芳,夜深时分饮酒更是佳境。
请容我将酒瓶斜插,卧在窗前静静观看窗外的风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蟾宫”出自古代对月亮的描写,常与嫦娥相联系,寓意美丽与梦想。提及的“楚蕙庾梅”是指楚地的花草,表现出诗人对花的比较与欣赏。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次山,号汀渚,宋代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具有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乙卯年,正值桂花盛开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背景中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李曾伯的《沁园春(乙卯咏桂)》以桂花为主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全诗通过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桂花在秋季的绽放,展现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气质。诗人以“晚出千林”“自鹫峰移下”等句,生动地刻画了桂花在山林间的景象,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种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诗中提到的“真奇处,但餐沆瀣,不染繁华”,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淡漠与对自然纯净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姑容我,胆瓶斜插,卧看窗纱”则是对闲适生活的追求,诗人渴望在自然美景中,享受一份宁静与自在。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曾伯是哪一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蟾宫”主要指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地球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A. 热爱
B. 忽视
C. 追求
D. 依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