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积雨小霁,暮立卷书亭前二首》

时间: 2025-04-26 00:59:11

诗句

淡紫斜阳嫩碧天,一春今多始开颜。

看山偶忘归来却,月到西廊第二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59:11

原文展示

淡紫斜阳嫩碧天,一春今多始开颜。
看山偶忘归来却,月到西廊第二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淡紫色的阳光洒在嫩绿色的天空中,春天的到来让万物开始显露笑颜。我站在亭子前,偶尔忘记了归去的时光,直到月光洒在西边的廊子上,才意识到已经是夜晚。

注释

  • 淡紫:形容颜色,指淡淡的紫色。
  • 斜阳:傍晚时分的太阳,光线斜射。
  • 嫩碧天:嫩绿的天空,形容春天的天空清新而明亮。
  • 看山:指观赏山景。
  • 偶忘:偶然忘记。
  • 归来却:归去的意思,这里有一种不舍的情感。
  • 月到西廊第二间:指月光照在亭子的西边廊子第二个房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作品多反映了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闲时节,诗人常常在山水之间游览,感受自然的魅力,表达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积雨小霁,暮立卷书亭前二首》通过淡紫的夕阳和嫩碧的天空,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美丽画面。诗人在亭中静坐,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心中充满了愉悦与宁静。诗的开头以“淡紫斜阳嫩碧天”引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温暖的春日傍晚。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陶醉,以至于忘记了归去的时光,这种对自然的沉浸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月到西廊第二间”,则是一个细腻的转折,月光的洒落带来了夜晚的到来,提醒着诗人时间的流逝。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正是对自然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和谐美丽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淡紫斜阳嫩碧天:描绘傍晚时分,紫色的阳光和清新的天空,渲染出春日的温暖和宁静。
  2. 一春今多始开颜:春天的到来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万物开始展现出美丽的面貌。
  3. 看山偶忘归来却:诗人陶醉于山色,甚至忘记了回家的时光,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沉醉。
  4. 月到西廊第二间:夜晚来临,月光洒在亭子的廊子上,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归属感的缺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比喻为“开颜”,形象地表达出自然的生机。
  • 对仗:句式工整,形成一种美感,如“淡紫斜阳”与“嫩碧天”形成对比。
  • 拟人:将春天拟人化,赋予它情感和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日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传达出一种安静、悠闲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淡紫斜阳:象征着温暖、宁静的氛围。
  • 嫩碧天: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诗人的心灵归宿。
  • 月光: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对自然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万里
    • C. 杜甫
  2. 诗中描绘的自然场景主要是什么?

    • A. 秋天的落叶
    • B. 春天的美景
    • C. 夏日的炎热
  3. 诗中提到的“月到西廊第二间”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B. 对月亮的赞美
    • C. 对山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忧虑。
  • 《鹿柴》(王维):强调自然的静谧和内心的平和,与杨万里的悠然自得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平韵十二首 其五 鹧鸪天 其二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三十 鹧鸪天五首 其二 鹧鸪天十九首 其十一 鹧鸪天 访鼎湖山 鹧鸪天 登玄墓还元阁用叔问重泊光福里韵 鹧鸪天 鹧鸪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蛞蛞 缶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竹堂 险棘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碧空如洗 首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逸结尾的成语 小儿强解事 把持包办 四角俱全 匸字旁的字 尘污 鲜艳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