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8:06
午思昏昏不肯醒,
倦投竹枕睡难成。
晓然有梦疑非梦,
听得人声及水声。
午后思绪昏沉,不愿醒来,
倦意沉沉,投身竹枕,难以安睡。
隐约似有梦境,却又怀疑这是否为梦,
听见人声和水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描绘了午后昏沉的状态,常见于文人雅士在闲暇时的生活情景。水声和人声的结合,可能象征着生活的气息和自然的和谐。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中常见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士人生活的闲适状态。午后的小憩,既是对日常生活的放松,也是对自然与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
《三衢登舟午睡》是一首描绘午后疲倦与梦境交织的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现了一个普遍的情感体验:在午后的阳光下,身心的疲惫感使人无法清醒,甚至在梦与醒之间徘徊。开头两句“午思昏昏不肯醒,倦投竹枕睡难成”,通过对“昏昏”和“倦”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困顿的状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安静时光的珍惜。
接下来的“晓然有梦疑非梦”,则是将思绪从现实带入梦境,梦境的模糊与不确定性反映了人的精神状态,仿佛在说,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最后一句“听得人声及水声”,通过外界的声音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环境连接起来,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带出生活的气息。
整首诗的意境悠远,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宁静时光的向往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午后小憩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揭示了内心对于现实与梦境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昏昏”指的是什么状态?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声音是哪个?
诗人对梦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杨万里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日常生活,而李白则是通过酒与月的意象来表达豪放与孤独的情感。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境遇和情感世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