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

时间: 2025-04-24 04:33:04

诗句

横槎晚渡碧涧口,骑马夜入南山谷。

(音浴。

)谷中暗水响泷泷,岭上疏星明煜煜。

寺藏岩底千万仞,路转山腰三百曲。

风生饥虎啸空林,月黑麏窜修竹。

入门突兀见深殿,照佛青荧有残烛。

愧无酒食待游人,旋斫杉松煮溪蔌。

板阁独眠惊旅枕,木鱼晓动随僧粥。

起观万瓦郁参差,目乱千岩散红绿。

门前商贾负椒荈,山后咫尺连巴蜀。

何时归耕江上田,一夜心逐南飞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33:04

原文展示

《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 ——苏轼(宋代)

横槎晚渡碧涧口,
骑马夜入南山谷。
音浴。谷中暗水响泷泷,
岭上疏星明煜煜。
寺藏岩底千万仞,
路转山腰三百曲。
风生饥虎啸空林,
月黑麏窜修竹。
入门突兀见深殿,
照佛青荧有残烛。
愧无酒食待游人,
旋斫杉松煮溪蔌。
板阁独眠惊旅枕,
木鱼晓动随僧粥。
起观万瓦郁参差,
目乱千岩散红绿。
门前商贾负椒荈,
山后咫尺连巴蜀。
何时归耕江上田,一夜心逐南飞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自阳平出发,经过南山到达蟠龙寺的旅途情景。傍晚时分,他乘坐横槎渡过碧绿的溪水,夜晚骑马进入南山的山谷。山谷中暗流潺潺,声音清脆,在山岭上稀疏的星光下闪烁。寺庙建在岩石底下,高耸入云,通往山腰的路曲折蜿蜒。山中风声呼啸,像饥饿的老虎在空旷的森林中咆哮,夜色沉沉,山中的麒麟在修竹间窜动。进入寺庙,突兀间看到深邃的殿宇,烛光微弱映照着佛像,显得青幽而神秘。诗人感到愧疚,因为没有酒食招待游人,于是砍伐杉松,煮些野菜。夜晚独自入睡,总被旅途的惊醒所扰,晨钟的木鱼声伴随着僧人吃粥的声音起伏。起床后俯瞰寺庙的屋瓦,错落有致,视线所及千山万岭,红绿交错。门前的商贾背负着香料,山后不远处连通着巴蜀。诗人感叹,不知何时才能归耕江边的田地,心中思绪如同南飞的鸿雁,久久无法平息。

注释

  • 横槎:指一种木筏或船只,用于渡水。
  • 碧涧:清澈的溪水。
  • 音浴:指在水边洗耳,听水声。
  • 泷泷:形容水声清脆。
  • 千万仞:形容山势高耸。
  • 三百曲:形容山路的曲折。
  • 饥虎:比喻猛兽,形容山中孤寂的氛围。
  • 月黑麏:夜色黑暗,麒麟(古代神兽)在竹林中奔跑。
  • 青荧:指佛前的烛光。
  • 杉松:指用杉树和松树,可能用于生火或做菜。
  • 木鱼:佛教用具,敲击发声,用于提醒修行。
  • 南飞鹄:比喻思乡之情,像大雁南飞那样急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广泛涉及自然风光、人生哲理和社会政治等主题,风格雄浑奔放,清新自然。苏轼的作品在宋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思想深邃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在南山蟠龙寺的旅行途中,反映了他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和旅途中的思考。作为一位饱经风霜的文人,苏轼在诗中融入了对人生、自然及归属感的思索。他在南山的体验不仅是一次旅行,也是对自我内心的探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南山蟠龙寺的旅途生活。诗人以“横槎晚渡碧涧口”开篇,设置了一个清新的环境,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空间。接着,诗人描绘了夜晚骑马入谷的情景,暗水潺潺与疏星明亮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山谷的幽静与夜空的辽阔。

在“寺藏岩底千万仞,路转山腰三百曲”中,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山的高耸和道路的曲折,营造出一种险峻的氛围。接下来的“风生饥虎啸空林,月黑麏窜修竹”则通过声响与色彩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夜晚的神秘感和孤寂感。

而“愧无酒食待游人,旋斫杉松煮溪蔌”则展现了诗人对客人的愧疚之情,反映了他的人情味和对宾客的重视。最后,诗人以“何时归耕江上田,一夜心逐南飞鹄”结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突显出一种游离与归属的情感。

整首诗在自然描绘与人文情感之间找到了平衡,展现了诗人的哲思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具有丰富的意象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横槎晚渡碧涧口:傍晚时分用木筏渡过清澈的溪水。
  2. 骑马夜入南山谷:夜晚骑马进入南山的山谷。
  3. 音浴。谷中暗水响泷泷:在水边沐浴,山谷中暗流潺潺,声音清脆。
  4. 岭上疏星明煜煜:山岭之上稀疏的星光闪烁明亮。
  5. 寺藏岩底千万仞:寺庙建在高耸的岩石底下。
  6. 路转山腰三百曲:通往寺庙的路曲折蜿蜒。
  7. 风生饥虎啸空林:山中风声呼啸,像饥饿的老虎在咆哮。
  8. 月黑麏窜修竹:月色昏暗中,麒麟在修竹间奔跑。
  9. 入门突兀见深殿:进入寺庙,突兀地看到深邃的殿宇。
  10. 照佛青荧有残烛:烛光微弱地照亮佛像,显得青幽。
  11. 愧无酒食待游人:感到愧疚,因为没有酒食招待游人。
  12. 旋斫杉松煮溪蔌:于是砍伐杉松,煮些野菜。
  13. 板阁独眠惊旅枕:夜晚独自入睡,总被旅途的惊醒所扰。
  14. 木鱼晓动随僧粥:晨钟的木鱼声伴随着僧人吃粥的声音起伏。
  15. 起观万瓦郁参差:起床后俯瞰寺庙的屋瓦,错落有致。
  16. 目乱千岩散红绿:视线所及千山万岭,红绿交错。
  17. 门前商贾负椒荈:门前的商贾背负着香料。
  18. 山后咫尺连巴蜀:山后不远处连通着巴蜀。
  19. 何时归耕江上田:诗人思考何时能归耕江边的田地。
  20. 一夜心逐南飞鹄:心中思绪如同南飞的鸿雁,久久无法平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黑麏窜修竹”,用“麏”比喻在夜色中窜动的生灵,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夸张:如“千万仞”,形容山的高耸。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愧无酒食待游人,旋斫杉松煮溪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游历生活的思考,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呈现了一种游离于世俗与自然之间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涧:象征清澈与自然纯净。
  • 夜空星辰:象征宁静和广阔,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 寺庙:象征人文精神与信仰的寄托。
  • 杉松与溪蔌:象征自然的馈赠与人们的简单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横槎”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船只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花卉
  2. 诗中“月黑麏窜修竹”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 A. 白天的景象
    • B. 夜晚的生灵活动
    • C. 雨天的情景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旅行的厌倦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苏轼与王维:苏轼的诗风豪放,善于描绘人文情感;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风格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尉迟杯 何仙槎前辈席上作,仙槎大为击节,此醉语耳,不自知其辞之所以然 尉迟杯 尉迟杯 次周清真韵 尉迟杯•和清真 尉迟杯 尉迟杯 用片玉韵,题上彊村授砚图 尉迟杯 尉迟杯 湘水舟中和清真 尉迟杯 伟卿病甚送其归里 尉迟杯 幽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黹字旁的字 波澜不惊 万丈高楼平地起 甜冰 王女 陈寅恪 出入生死 水字旁的字 勍敌 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日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石城汤池 煨罐 拉枯折朽 斗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