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鞏宰送牡丹三首》

时间: 2025-04-27 15:25:11

诗句

香泥筠笼远擎来,曾向河阳县里开。

堪笑杜陵何短拙,却凭萧八觅桃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5:11

原文展示:

香泥筠笼远擎来,曾向河阳县里开。
堪笑杜陵何短拙,却凭萧八觅桃栽。

白话文翻译:

香泥制成的花笼远道而来,曾在河阳县里绽放。
可笑杜陵的花朵多么短小笨拙,却偏偏让萧八去寻找桃树栽种。

注释:

  • 香泥:一种用香料和泥土制成的物品,象征珍贵和美好。
  • 筠笼:竹制的笼子,这里形容花的盛装。
  • 河阳县:古地名,指的是一个著名的地方,可能与牡丹的栽培有关。
  • 杜陵:指的是杜甫的故乡,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常用来代表诗歌的高雅。
  • 萧八:可能是指某个爱好种植的人物,形象化地表达寻求美好的愿望。

典故解析:

杜陵的提及,常与杜甫有关,杜甫以其诗作表达对社会与民生的关怀。此处用以对比牡丹的美丽与杜陵的平凡,暗含对美的羡慕和追求。萧八则可能是个文学或历史人物,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主要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注重意象的运用。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是在牡丹盛开的季节,作者借用牡丹作为象征,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平庸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牡丹为主题,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美的多样性与追求的复杂性。开头的“香泥筠笼”即是一种象征,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藏和期盼。接着提到“河阳县”,则让人联想到牡丹的生长地,诗人似乎在怀念这段美好的时光。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自嘲,提到“杜陵”的短小与拙劣,似乎在反思自己在追求美的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体现出一种淡淡的讽刺和自省。最后一句更是强调了美的追寻,不论是自然的花卉还是人心的向往,都显得格外珍贵和重要。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既有对美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思考,给人以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香泥筠笼远擎来:用香泥制作的花笼,从远道而来,展现了对美的追求和珍视。
  2. 曾向河阳县里开:花笼中盛开的牡丹曾在河阳绽放,象征着美好的过往。
  3. 堪笑杜陵何短拙:对杜陵的花朵的无奈与自嘲,表达出对美的渴望与现实的对比。
  4. 却凭萧八觅桃栽:最后一句强调追求美的决心,萧八成为了美好事物的象征。

修辞手法:

  • 对比:杜陵与河阳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美的多样性与珍贵性。
  • 象征:香泥、筠笼等都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珍视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自省。通过对比,诗人不仅在赞美美丽的牡丹,也在思考自我与生活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泥:象征珍贵和美好。
  • 筠笼:包裹美好的容器,暗示对美的保护。
  • 牡丹:美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繁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香泥”象征着什么?

    • A. 珍贵和美好
    • B. 平凡与无奈
    • C. 生活的琐碎
  2. “杜陵”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 A. 美好的记忆
    • B. 诗人的自嘲
    • C. 现实的无奈
  3. 诗中提到的“萧八”象征着什么?

    • A. 对美的追求
    • B. 美好的过往
    • C. 平庸的生活

答案:

  1. A. 珍贵和美好
  2. B. 诗人的自嘲
  3. A. 对美的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运用自然景象表达对美的向往,但更偏重于情感的抒发。
  • 《静夜思》:通过夜景的描绘反映对故乡的思念,主题更为个人化。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横石潭 答僧问心要作偈 阮吾山邀同徐松厂祝芷塘过法源寺看海棠和吾山原韵 秦淮春泛 寄朱笠亭 下直闻蝉 日入行 利器行 杂诗 拟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萧淡 千载奇遇 相反相成 文羪 翦爪断发 久闻大名 曲尽 面字旁的字 头晕目眩 街谈巷议 石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包含芹的词语有哪些 龜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敬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