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3:44
泊丹阳与诸人同舟至马林溪遇雨
——皇甫冉 〔唐代〕
云林不可望,溪水更悠悠。
共载人皆客,离家春是秋。
远山方对枕,细雨莫回舟。
来往南徐路,多为芳草留。
这首诗描绘了在马林溪遇雨时的情景。诗人望着云雾缭绕的山林,无法看清远处的景象,溪水在雨中显得更加悠长。大家同舟共济,都是旅人,离开了家乡的他们在春天却感受到秋天的萧瑟。远处的山如同枕头般近在咫尺,细雨纷纷,不忍让船只回头。来往的南徐之路,满是芳草,留给人们无限的思绪和感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旅途中的孤独感。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自然和人情世故为主题,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旅行途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细雨,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当时社会上人们在外游历时的心境。
这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云林不可望,溪水更悠悠”,即刻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远的意境,读者仿佛能置身于雨中,感受到山水的空灵与流动。接下来“共载人皆客,离家春是秋”更是点明了诗人和同舟者的身份,旅途中的人们都是离乡的客人,身处春天却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内心的孤独和惆怅油然而生。
“远山方对枕,细雨莫回舟”一句,描绘了诗人眼前的山水景象,细雨绵绵,仿佛不愿让人回头,进一步加深了旅途中的无奈与孤寂。最后一句“来往南徐路,多为芳草留”,则是一种对故乡美好记忆的追溯,芳草象征着故乡的温暖与美好,给人以无限的思绪与感慨。
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故乡的思念,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深刻的意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借助自然景象传达了人们在异乡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述的天气是怎样的?
A) 晴天
B) 雨天
C) 雪天
D) 阴天
诗人和同舟之人都是谁?
A) 家乡人
B) 旅客
C) 渔夫
D) 商人
诗中提到的“芳草”象征什么?
A) 旅行的辛苦
B) 对故乡的回忆
C) 生活的艰辛
D) 人际的温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