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1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12:06
寄青城龙谿奂道人
岑参 〔唐代〕
五岳之丈人,西望青瞢瞢。
云开露崖峤,百里见石棱。
龙谿盘中峰,上有莲华僧。
绝顶小兰若,四时岚气凝。
身同云虚无,心与谿清澄。
诵戒龙每听,赋诗人则称。
杉风吹袈裟,石壁悬孤灯。
久欲谢微禄,誓将归大乘。
愿闻开士说,庶以心相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青城山的向往和对高僧的敬仰。诗中提到的五岳是中国的五大名山,作者向西望去,看到青城山的朦胧影子。云开之后,山崖显露出来,远方的石棱也清晰可见。龙谿是青城山中的一座山峰,上面有莲华寺的僧侣。在山顶的小兰若寺,四季的山雾常年缭绕。诗人感到身心的虚无,仿佛和云层融为一体,心灵则与山溪的清澈相映。诵读经典的声音在龙谿中回响,吟诗的人也因此而受到称赞。杉树的风轻轻吹动僧侣的袈裟,石壁上悬挂着孤独的灯光。诗人渴望摆脱微薄的俸禄,誓言要归向更高的佛教境界,希望能听到开士的讲解,期待能够与心灵相契合。
作者介绍: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曾任多地官职,以豪放奔放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边疆风光和边塞生活,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岑参晚年,正值他对修行和佛教的向往。青城山作为道教名山,吸引了不少修道者,诗人寄情于此,表达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从诗中可以看到,岑参将青城山描绘得如诗如画,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开篇提到的五岳,象征着崇高的精神追求,而青城山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幽美与宁静。诗人在此处不仅仅是游山玩水,更是借景抒情,表达对高僧和修行生活的向往。特别是“身同云虚无,心与谿清澄”一句,展现出诗人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云”、“岩”、“风”、“灯”等自然景物,构建出一幅宁静的修行图景,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尘世的厌倦,表现出一种想要归隐的强烈愿望。结尾“愿闻开士说”更是表达了对智慧与教导的渴望,展现出追求真理和精神升华的坚定决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与对清净修行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追求真理和精神升华的决心。通过对自然的赞美,诗人探讨了人生的哲学与信仰的追求,渗透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五岳之丈人”中的“丈人”指的是:
A. 高人
B. 友人
C. 长辈
D. 知己
诗中提到的“青瞢瞢”形容的是:
A. 青城山的清晰
B. 青城山的模糊
C. 诗人的心情
D. 自然的美丽
“绝顶小兰若,四时岚气凝”的意思是:
A. 四季的风景各不相同
B. 兰若寺在山顶,四季雾气弥漫
C. 兰若寺很小
D. 山顶的天气不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