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0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06:54
《吾党与佛会》
我惜苏子瞻,气豪天地隘。
雄文万斛泉,盛名表昭代。
自负学见道,欲涨欧阳派。
胡为所以学,先与本论背。
或者交浮屠,聊尔奚足怪。
何至敢昌言,前身五祖戒。
眉山世积善,老泉亦英迈。
脉络有自来,胚胎乃融会。
顾诬正大传,谓感非类秽。
胡鬼是吾亲,父与母安在。
痛哉复痛哉,不教此为大。
本来中无主,恍惚求诸外。
一妄流到今,狂澜正澎湃。
人人说轮回,处处习夷呗。
有识或见讥,动以苏为解。
愚者不必责,可责在吾辈。
我十分惋惜苏子瞻(苏轼),他的气概豪放却被天地所局限。他的写作如同万斛的泉水,流传的盛名在历代中显赫。我自以为学问见地独到,想加入欧阳修的门派。可是为何要学习呢,首先与根本论点相违背?或许有些人交往佛教徒,也不必太过惊讶。怎么敢大胆言说,前身的五祖是戒律?眉山的世代积累了善行,老泉也同样英俊卓越。脉络自有渊源,而胚胎又能融汇贯通。只顾诬蔑正大的传承,称之为感受非类的污秽。胡鬼是我的亲人,父母又在哪里?痛哉,痛哉,这怎能不算是大事?本来心中无主,恍惚间向外求索。一个妄想流传至今,狂潮正翻滚。人人谈论轮回,处处流行外族的歌曲。聪明人或许会讥讽,动辄以苏轼为解。愚者不必责怪,应该责怪我们这一代人。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往往反映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思考与批判,尤其对佛教与道教的关系有所探讨。陈著的诗风兼具豪放与深邃,常常在传统文化与自我认知之间进行对话。
《吾党与佛会》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阶层对当时社会、文化、宗教多元化的反思与批判之际。诗中对苏轼的惋惜与对欧阳派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文人身份和文化认同的探索。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对文学、宗教和文化认同的思考,体现出作者对苏轼的仰慕以及对当时流行文化的不满。诗的开头便提到苏轼的气魄与才华,表现出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然而,随着诗意的展开,作者逐渐转向对文化传承和自我定位的反思,尤其是对佛教的交往与认同的质疑。
诗中提出“人人说轮回,处处习夷呗”,暗示对文化认同的困惑与对西方文化冲击的感慨。作者在描绘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外来文化的警惕,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感。最后,通过对愚者与智者的反思,诗人自责于当代文人对文化认同的迷失,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和期待。
全诗通过对苏轼的思考与对文化认同的反思,表达了对当代文人迷失自我、文化认同危机的担忧,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自我反省的必要性。
《吾党与佛会》的作者是:
诗中提及的“浮屠”指的是:
诗中反映了对哪种文化的警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