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戊寅三月十一日为桑麦说苦》

时间: 2025-05-05 09:10:21

诗句

一年景象在春光,底事今年春反常。

四十日来无点雨,二三月里却多霜。

麦苗病燥饭亏料,桑叶死寒蚕绝粮。

天下苍生不堪命,但看人事即阴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10:21

原文展示:

一年景象在春光,底事今年春反常。
四十日来无点雨,二三月里却多霜。
麦苗病燥饭亏料,桑叶死寒蚕绝粮。
天下苍生不堪命,但看人事即阴阳。

白话文翻译:

今年春天的景象本应是生机盎然,但为什么却显得异常?
已经四十天没下雨,而二三月份却频繁出现霜冻。
麦苗因干旱而病弱,粮食也因此减少;桑叶因寒冷而枯萎,蚕也没有了食物。
世间百姓不堪忍受这样的命运,只能看着人事如同阴阳般变化。

注释:

  • 底事:何故,为什么。
  • 反常:与正常情况相反,异常。
  • 病燥:病态的干燥。
  • 绝粮:断粮,没粮食可吃。
  • 苍生:指百姓。

典故解析:

本诗反映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农民的生活。诗中提到的“阴阳”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变化,往往意味着灾难和丰收的交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作品多关注社会民生,常以自然景象反映人间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戊寅年春,正值农忙时节,面对干旱与寒霜的双重打击,诗人感受到农民的困境,写下此诗以表达对苍生疾苦的同情与对自然变化的无奈。

诗歌鉴赏:

《戊寅三月十一日为桑麦说苦》是一首深刻反映农民生活困境的诗作。诗人在春天的景象中,感受到了一种不寻常的反常气候,借此表达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对百姓生存状态的关注。全诗通过四十天无雨与二三月霜冻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诗的开头用“春光”引入,设下了一个温暖的期待,却随即转入“反常”之叹,形成强烈的对比。接下来的两句则具体描绘了干旱与霜冻对麦苗与蚕蛹的影响,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

最后两句“天下苍生不堪命,但看人事即阴阳”则升华了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民生困苦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展现出对命运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一年景象在春光”:春天的景象本应是生机勃勃。
    2. “底事今年春反常”:但今年春天却显得异常。
    3. “四十日来无点雨”:已经四十天没有下雨。
    4. “二三月里却多霜”:而在二三月份却频繁出现霜冻。
    5. “麦苗病燥饭亏料”:麦苗因干旱而病弱,粮食也因此减少。
    6. “桑叶死寒蚕绝粮”:桑叶因寒冷而枯萎,蚕也没有了食物。
    7. “天下苍生不堪命”:世间百姓不堪忍受这样的命运。
    8. “但看人事即阴阳”:只能看着人事如同阴阳般变化。
  • 修辞手法

    • 对比:将正常的春天与异常的气候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通过“苍生”的描述,给予人性化的情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对人民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此类困境时的无助与悲哀。

意象分析:

  • 春光:象征希望与生机。
  • :象征灾难与冷酷。
  • 麦苗、桑叶、蚕:分别代表农作物与农民的生计,体现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紧密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干旱持续了多少天? A. 30天
    B. 40天
    C. 50天

  2. 诗人对百姓的态度是: A. 漠不关心
    B. 深切关怀
    C. 不屑一顾

  3. “阴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死变化
    B. 天气变化
    C. 情绪变化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间情感。

诗词对比

  • 陈著的《戊寅三月十一日为桑麦说苦》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关注民生,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而后者则在战争背景下表现离愁别绪。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讲解与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闻筝歌 上巳日赠都上人 旅行(一作金陵道中) 九日 游王羽士山房 陆丞相故宅 喜雨 韩信庙 登凤凰台二首 吴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神泉 包含额的成语 嬖子 牛字旁的字 千丝万缕 隹字旁的字 上书 痰核 白字旁的字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一毫不取 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丘壤 糸字旁的字 事烦食少 包含方的成语 艸字旁的字 包含覆的词语有哪些 宽仁大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