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1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10:21
一年景象在春光,底事今年春反常。
四十日来无点雨,二三月里却多霜。
麦苗病燥饭亏料,桑叶死寒蚕绝粮。
天下苍生不堪命,但看人事即阴阳。
今年春天的景象本应是生机盎然,但为什么却显得异常?
已经四十天没下雨,而二三月份却频繁出现霜冻。
麦苗因干旱而病弱,粮食也因此减少;桑叶因寒冷而枯萎,蚕也没有了食物。
世间百姓不堪忍受这样的命运,只能看着人事如同阴阳般变化。
本诗反映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农民的生活。诗中提到的“阴阳”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变化,往往意味着灾难和丰收的交替。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作品多关注社会民生,常以自然景象反映人间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戊寅年春,正值农忙时节,面对干旱与寒霜的双重打击,诗人感受到农民的困境,写下此诗以表达对苍生疾苦的同情与对自然变化的无奈。
《戊寅三月十一日为桑麦说苦》是一首深刻反映农民生活困境的诗作。诗人在春天的景象中,感受到了一种不寻常的反常气候,借此表达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对百姓生存状态的关注。全诗通过四十天无雨与二三月霜冻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诗的开头用“春光”引入,设下了一个温暖的期待,却随即转入“反常”之叹,形成强烈的对比。接下来的两句则具体描绘了干旱与霜冻对麦苗与蚕蛹的影响,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
最后两句“天下苍生不堪命,但看人事即阴阳”则升华了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民生困苦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展现出对命运无常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对人民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此类困境时的无助与悲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干旱持续了多少天?
A. 30天
B. 40天
C. 50天
诗人对百姓的态度是:
A. 漠不关心
B. 深切关怀
C. 不屑一顾
“阴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死变化
B. 天气变化
C. 情绪变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