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3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32:54
云漾晴光水漾波,閒中得句景中哦。
读书岁月何常永,啼鸟园林渐觉和。
人有奇贫尘事少,诗无险体性情多。
盘桓半亩成幽赏,每送黄昏日影过。
春天的晴空中,云彩飘荡,水面波光粼粼;在悠闲的时光中,灵感在美景中悄然流出。
读书的岁月何时才能常驻,啼鸣的鸟儿在园林中渐渐让人感到和谐。
人世间有些人生活贫困,世俗琐事却不多;而诗歌的体会,虽无险峻,却能寄托更多情感。
徘徊在这半亩的小园中,享受着幽静的赏心,直到黄昏,日影悄然西去。
诗中涉及“啼鸟”意象,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常用以象征诗人内心的愉悦和自然的和谐美好。
作者介绍:范淑,清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日,诗人借助自然景观来抒发内心情感,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诗歌的热爱。
《春晴》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首联“云漾晴光水漾波”以优美的意象展现出春天的明媚,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接下来的“读书岁月何常永”,则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感叹岁月无情,读书的时光难以持久,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随着“啼鸟园林渐觉和”,诗人又回到自然,从鸟儿的歌声中感受到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在后两联中,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反思人世间的贫富与世俗琐事,提出了“诗无险体性情多”的观点,认为诗歌应当表达真实的情感而非追求表面的复杂。此外,诗人在“盘桓半亩成幽赏”的句子中,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表达出对自然的沉醉与对黄昏的依依不舍。
整首诗情融于景,景带情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对生活的思考,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
诗词测试:
《春晴》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啼鸟”主要体现了什么情感?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