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夏景 其一 夏雨生众绿》

时间: 2025-05-02 03:59:18

诗句

入夏可曾晴,阴阴众绿成。

但惊春尽去,谁信雨中生。

一月须梅润,千林但叶声。

荷边蒲猗傩,桑外笋峥嵘。

芳草非无恨,新条各向荣。

秧田禾似浪,满眼几时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9:18

原文展示

夏雨生众绿
入夏可曾晴,阴阴众绿成。
但惊春尽去,谁信雨中生。
一月须梅润,千林但叶声。
荷边蒲猗傩,桑外笋峥嵘。
芳草非无恨,新条各向荣。
秧田禾似浪,满眼几时平。

白话文翻译

进入夏天,难得晴天,阴云密布,绿意盎然。但却让人惊讶春天已逝,谁会相信这雨中也能生机勃勃。一个月的雨水滋润了梅花,千林万树只听见叶子的声音。荷塘边的蒲草摇曳,桑树外的竹笋正蓬勃生长。芳草并非没有哀愁,然而新嫩的枝条却各自向上生长。稻田里的禾苗像波浪一样起伏,满眼望去,何时才能平静如昔。

注释

字词注释

  • 阴阴:形容阴沉的样子。
  • 众绿:指满眼的绿色,生机勃勃。
  • 惊春尽去:惊讶春天已经过去。
  • 梅润:梅花在雨水中得到滋润。
  • 叶声:指树叶在风中发出的声音。
  • 蒲猗傩:蒲草在风中摇曳的样子。
  • 桑外笋峥嵘:指桑树外竹笋的生长茂盛。
  • 芳草非无恨:芳草虽不无愁苦。
  • 禾似浪:禾苗在风中摇摆,像波浪。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润”,暗指梅花的清香与高洁,常用以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桑树和竹笋则常与乡村生活相联系,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字仲华,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清新的笔触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初夏时节,正值万物生长、景色最为盎然之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机与活力。

诗歌鉴赏

刘辰翁的《夏景 其一》是一首生动的描绘夏季景象的诗作。全诗通过对夏雨后景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蓬勃生机与变化。首句“入夏可曾晴”以疑问的语气引入,表现了诗人对夏季气候的感慨,接着“阴阴众绿成”则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人以“惊春尽去”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惋惜,恰如夏雨中洗净尘埃后的新生。

整首诗以夏雨为背景,透过雨水的滋润,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雨水不仅让梅花得以润泽,更让千林万树发出叶声,谱写出夏日的交响乐。诗中提到的“荷边蒲猗傩,桑外笋峥嵘”,更是生动地描绘出夏日的生机与繁荣。尤其是“秧田禾似浪”,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稻田在风中起伏的景象,既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也反映了农田丰收的希望。

最后,诗人以“满眼几时平”结束,含蓄而又深邃,既有对自然生长变化的感悟,也流露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形成了诗作的情感高潮。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宋代田园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入夏可曾晴:夏天难得晴天,暗示气候多变。
  • 阴阴众绿成:阴云笼罩,绿意盎然,描绘了生机勃发的夏日景象。
  • 但惊春尽去:感叹春天已经过去,带有一丝惋惜。
  • 谁信雨中生:质疑这样生机勃勃的景象竟然是在雨中生长。
  • 一月须梅润:指经过一个月的雨水滋润,梅花得以生长。
  • 千林但叶声:森林中只听见树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荷边蒲猗傩:描绘荷塘边蒲草摇曳的生动场景。
  • 桑外笋峥嵘:桑树旁竹笋的茁壮生长,展示了自然繁荣。
  • 芳草非无恨:虽说芳草并非没有愁苦。
  • 新条各向荣:新嫩的枝条都向上生长,象征希望与活力。
  • 秧田禾似浪:稻田里的禾苗在风中摇摆,形象地表现了丰收的期待。
  • 满眼几时平:结尾处的疑问,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禾苗比作浪,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叶声”,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荷边蒲猗傩,桑外笋峥嵘”,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夏季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诗人在细腻的观察中,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与变化,同时流露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与高洁。
  • :象征纯洁与美好。
  • :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表现自然的丰饶。
  • :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阴阴众绿成”中的“阴阴”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阳光
    B. 阴沉的天气
    C. 多彩的花草

  2. “秧田禾似浪”中的“禾”指的是什么?
    A. 花朵
    B. 稻苗
    C. 树叶

  3. 本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对春天的留恋
    B. 对夏季生机的赞美
    C. 对秋冬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刘辰翁的《夏景》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生机的描绘,而后者则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表现上各具特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不同理解与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田园诗研究》

相关查询

赠郭昆圃解元 其二 赠郭昆圃解元 其一 南海何石龟年一百八岁再至吾乡赋赠 济川亭送客 甘露诗 刘仙岩 洪氏园 偕雨岚伟君游北山暮归 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相和歌辞。铜雀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木字旁的字 四才三实 仙人掌 无为之治 长虑后顾 赭白马 无名火起 尔诈我虞 癶字旁的字 据本生利 頁字旁的字 休开头的成语 雅远 鞠旅陈师 耳刀旁的字 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微的成语 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