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0:56
题施山人野居
白居易 〔唐代〕
得道应无著,谋生亦不妨。
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
水巷风尘少,松斋日月长。
高闲真是贵,何处觅侯王。
得道的人应该不执着于名利,谋生的事也不必太过计较。春天的泥土温暖,稻秧在生长;夜晚的火焰烘焙着茶叶,散发着香气。水巷中风尘少,松林中的斋室日月悠长。真正的高闲生活是极其珍贵的,哪里能去寻觅那些侯王贵族呢?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表达的“得道无著”以及对高闲生活的追求,反映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超脱于名利的哲学观。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通俗易懂和关注民生著称,作品涉及广泛,尤以《琵琶行》和《长恨歌》最为人知。
创作背景:
《题施山人野居》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逃避官场纷扰,向往田园生活之时。诗中表达了他对高闲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隐居生活的赞美,传达了一种对清净、闲适生活的向往。开篇的“得道应无著”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态度,倡导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强调了道理与名声的关系,认为真正的得道者应该摆脱对名利的执着。接下来的“谋生亦不妨”则表现出一种务实的态度,生活的艰辛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和的心。
“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描绘了春天温暖的泥土和夜晚烘焙茶叶的场景,生动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接着,“水巷风尘少,松斋日月长”通过描绘水巷的清幽和松林书斋的长久,进一步体现出隐居生活的闲适与恬淡。
最后一句“高闲真是贵,何处觅侯王”则是对高闲生活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贵族生活的否定与对高雅、闲适生活的追求,强调了这种生活的真正价值。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展现了白居易对理想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高闲生活的向往,强调了超脱于名利、追求自然和内心平和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白居易倡导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夜火焙茶香”主要描绘了什么?
“水巷风尘少”中强调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