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施山人野居》

时间: 2025-04-26 03:40:56

诗句

得道应无著,谋生亦不妨。

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

水巷风尘少,松斋日月长。

高闲真是贵,何处觅侯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0:56

原文展示:

题施山人野居
白居易 〔唐代〕

得道应无著,谋生亦不妨。
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
水巷风尘少,松斋日月长。
高闲真是贵,何处觅侯王。

白话文翻译:

得道的人应该不执着于名利,谋生的事也不必太过计较。春天的泥土温暖,稻秧在生长;夜晚的火焰烘焙着茶叶,散发着香气。水巷中风尘少,松林中的斋室日月悠长。真正的高闲生活是极其珍贵的,哪里能去寻觅那些侯王贵族呢?

注释:

  • 得道:指的是得到道理或真理的人。
  • 应无著:应该不执著于世俗的名利。
  • 谋生:谋求生存、生活的手段。
  • 春泥:春天的泥土,温暖且肥沃。
  • 秧稻:稻子的幼苗。
  • 夜火:夜晚的火光。
  • 焙茶:烘焙茶叶的过程。
  • 水巷:水边的小巷,环境清幽。
  • 风尘:指世俗的喧嚣与纷扰。
  • 松斋:松树旁的书斋,象征清幽的生活。
  • 高闲:指一种高雅、闲适的生活状态。
  • 侯王:指那些权贵或有地位的人。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表达的“得道无著”以及对高闲生活的追求,反映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超脱于名利的哲学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通俗易懂和关注民生著称,作品涉及广泛,尤以《琵琶行》和《长恨歌》最为人知。

创作背景
《题施山人野居》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逃避官场纷扰,向往田园生活之时。诗中表达了他对高闲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隐居生活的赞美,传达了一种对清净、闲适生活的向往。开篇的“得道应无著”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态度,倡导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强调了道理与名声的关系,认为真正的得道者应该摆脱对名利的执着。接下来的“谋生亦不妨”则表现出一种务实的态度,生活的艰辛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和的心。

“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描绘了春天温暖的泥土和夜晚烘焙茶叶的场景,生动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接着,“水巷风尘少,松斋日月长”通过描绘水巷的清幽和松林书斋的长久,进一步体现出隐居生活的闲适与恬淡。

最后一句“高闲真是贵,何处觅侯王”则是对高闲生活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贵族生活的否定与对高雅、闲适生活的追求,强调了这种生活的真正价值。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展现了白居易对理想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得道应无著:得道之人应当无执念于世俗名利。
    • 谋生亦不妨:谋生并不是一件坏事,适度的追求生存是可以的。
    • 春泥秧稻暖:春泥温暖,稻秧生长,描绘自然的美好。
    • 夜火焙茶香:夜晚的火焰烘焙茶叶,香气四溢,表现生活的宁静。
    • 水巷风尘少:水边小巷,风尘少,环境清幽。
    • 松斋日月长:松林书斋,日月悠长,体现闲适的生活状态。
    • 高闲真是贵:高雅闲适的生活是极为珍贵的。
    • 何处觅侯王:何处可以去寻觅那些有权势的人?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高闲”和“侯王”的对比,强调了隐居生活的珍贵。
    • 意象:春泥、夜火、水巷、松斋等意象,构建出一个清新宁静的生活场景。
    • 排比:使用排比句式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提升了诗的整体美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高闲生活的向往,强调了超脱于名利、追求自然和内心平和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春泥:象征生机与温暖,代表自然的复苏。
  • 夜火:象征温暖与宁静,暗示生活的惬意。
  • 水巷:象征清幽与世外桃源,反映理想的隐居生活。
  • 松斋:象征高雅与闲适,表达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 侯王:象征权势与名利,诗人对其的否定反映了其价值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倡导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超脱于名利
    • C. 仅关注生存
    • D. 追求权力
  2. 诗中提到的“夜火焙茶香”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烘焙茶叶的过程
    • B. 夜晚的寂静
    • C. 生活的忙碌
    • D. 春天的温暖
  3. “水巷风尘少”中强调了什么?

    • A. 生活的复杂
    • B. 生活的平静
    • C. 生活的忙碌
    • D. 生活的贫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题施山人野居》与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出隐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白居易更强调社会的超脱,而王维则更侧重自然的和谐美。两者共同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元日 自武昌之汉阳晚泊汉口 暮春携酒登见山楼遇族侄凌沧 五子诗 其四 宗考功臣 五子诗 其三 梁比部有誉 五子诗 其二 李郎中攀龙 五子诗 其一 谢山人榛 九日登芦台怀于鳞元美兄弟明卿诸君子二首 其一 入桐江 董体仁送余至固节旗亭饮别赋此贻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剖腹藏珠 田字旁的字 生吞活夺 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心平德和 借面吊丧 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干字旁的字 泣下如雨 山字旁的字 荣祚 貝字旁的字 言谈举止 娘胎 非异人任 羽字旁的字 随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