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8:04
维扬秋日牡丹因寄六合县尉郭承范
潘阆 〔宋代〕
绕栏忽见思傍徨,
造化功深莫可量。
稼艳算无三月盛,
残红更向九秋芳。
万家珠翠还争赏,
一郡笙歌又是狂。
惆怅东篱下黄菊,
有谁来折泛瑶觞。
绕着栏杆,忽然看到牡丹,心中思绪纷乱;
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深奥而无法估量。
春天的繁华难以比拟这三月的盛景,
而如今的残红,依旧在九秋的芳香中。
万家灯火璀璨,争相欣赏这美景,
整座城市的笙歌声中又是一片狂欢。
我在东篱下惆怅,黄菊盛开,
却不知有谁能来折一枝,倾杯于瑶觞。
潘阆,宋代诗人,以擅长咏物抒情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此诗写于秋日,诗人寄情于牡丹,表达了对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惆怅。诗中提到的六合县尉郭承范,可能是潘阆的友人,借此寄情于友。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日的牡丹,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思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开头“绕栏忽见思傍徨”,以直接的视觉感受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思绪纷乱的场景。接着,诗人通过“造化功深莫可量”表达了对自然造化的敬畏,反映出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稼艳算无三月盛,残红更向九秋芳”两句,既有对春天盛景的怀念,也暗示了秋天的凋零,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接下来的“万家珠翠还争赏,一郡笙歌又是狂”,描绘出一幅繁华热闹的场景,这种欢庆与诗人内心的惆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深思。
最后一句“有谁来折泛瑶觞”更是将个人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渴望与失落。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还深刻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具有深邃的哲理与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日的牡丹,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呈现出一种对比鲜明的情感基调。
“绕栏忽见思傍徨”中的“思”指的是什么?
A. 视觉
B. 情感
C. 动作
诗中提到的“万家珠翠”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自然景色
B. 人们的欢乐
C. 秋日的凋零
“惆怅东篱下黄菊”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欢喜
B. 忧伤
C. 愤怒
可以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美与人生的不同理解与表达。杜甫的诗中更多地呈现出对亲情的思念,而潘阆则侧重于自然美的感受与个人情感的抒发。